福建省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三、“十二五”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按照政府引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自主創新與引進吸收相結合、保障生產供應與強化質量安全相結合的原則,大力發展技術含量高、市場容量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競爭優勢的新產品,優化產業結構;著力引導企業戰略性并購重組,引進和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大企業(集團),壯大產業規模;加快建設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產業創新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合力推動高水平、高標準產業基地和園區建設,有效集聚產業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推進我省醫藥工業持續做大做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加強政策引導相結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加強和創新醫藥行業管理,發揮行業規劃、產業政策、招標采購、質量監管以及價格等政策的引導和調控作用。
2、堅持自主創新與引進改造相結合。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利用現有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專業孵化器、戰略聯盟等研發創新平臺,加快重大創新藥物研發和產業化進程。鼓勵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進行技術改造,抓住國際專利藥物集中到期的有利時機,有選擇地對仿制藥物進行重點開發。
3.堅持立足國內市場與國際化發展相結合。把握國內疾病防治形勢,大力發展適應臨床需求的醫藥產品,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加快醫藥生產與國際接軌,積極開展經濟技術合作,開發面向國際的特色優勢產品,推動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帶動醫藥產業轉型升級。
4.堅持保障生產供應與強化質量安全相結合。增加基本藥物生產,保障供應,推進基本藥物與非基本藥物協調發展。加強質量管理,強化生產企業是藥品質量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完善標準和規范,提高藥品安全保障水平。
5.堅持加快產業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抓住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遇,不斷擴大產業規模,提高醫藥工業在我省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動清潔生產,加強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促進醫藥工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三)“十二五”主要發展目標
1、產業規模穩步增長。“十二五”期間,我省醫藥產業將繼續通過增強創新能力和促進產業集聚,以化學制藥、中成藥為主導,以現代生物制藥、醫療器械為突破,實現產業結構優化,醫藥經濟總量快速擴大。到2015年全省醫藥產業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550億元(其中海洋生物醫藥產值150億元),年均增長25%。
2、確保基本藥物供應。國家基本藥物(含省增補品種)生產的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明顯提高,生產供應得到全面保障,重點骨干企業生產的國家基本藥物主要品種占全省基本藥物份額80%以上。
3、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重點骨干企業研發投入達到銷售收入的5%以上。建設和完善10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工程(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行業技術開發基地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
4、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完成10項以上一、二類新藥產業化,實現20項以上一、二類新藥進入臨床試驗,推動10種以上中藥材GAP種植規范化基地建設。
5、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培育形成銷售收入達15億元以上龍頭骨干工業企業3家,10-15億元的3家,5-10億元的15家,1-5億元的20家;上述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占全省行業銷售收入達到60%以上。完成3家醫藥企業上市融資。建設若干結構合理、特色鮮明、集聚效應明顯、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業基地和園區。
6、質量安全上水平。全省藥品生產100%符合新版GMP要求,有7個以上的原料藥品種通過美國FDA檢查或獲得歐盟COS證書,2家制劑企業通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或WHO的GMP認證。
7、國際競爭力增強。年出口額達到35億元以上。改善出口結構,特色原料藥、制劑、生物制品和高端醫療器械在醫藥出口額中所占的比重顯著增加,有5個通用名藥物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注冊和銷售。
8、節能減排取得成效。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量和單位增加值用水排放量分別下降16%、20%以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