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陜西榆林民間借貸 傳銷式融資陷龐氏騙局
游離于金融職能監管之外的陜西榆林天量民間游資,迷信暴富神話,無視市場風險投資約束,依靠親情、友情為紐帶,以類似傳銷的方式,借殼黃金、煤礦等,展開金字塔式的“資本運作”,最終都陷入了一個個“利大折本”的“龐氏騙局”。
“你說的是放板吧?你們媒體太妖魔化神木了。其實,這在陜北很普遍。這不,綏德最近也關了3個老板,只不過榆林北六縣(榆林北部依靠鄂爾多斯資源相對富集的6個區縣的統稱)特別是神府(神木、府谷)相對嚴重罷了!再說真正出問題的,全是游離于金融職能監管之外的地下錢莊。”7月26日,陜西省榆林市銀監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如是說。
這名金融權威人士所講的“放板”,就是指地下民間借貸。按其說法,榆林民間借貸真正崩盤的原因,是大量的地下游資沒有真正投向實體經濟,而是借殼“煤礦、黃金”,最終都陷入了典型的“龐氏騙局”。
據了解:地下錢莊,這個曾與溫州、鄂爾多斯關聯的民間借貸經營活動,如今成為西部第一經濟大縣——陜西神木縣乃至榆林全市,繞不開的話題。
游資暗流涌動
“快不要干你的那個破工作了,回來做個啥生意都比你上班強!”豪華的餐廳、20多人的大圓桌、標價4萬元據稱是30年窖齡的茅臺、8萬元的用餐標準。
氣派與奢華面前,3年前在神木南亞華豪華酒店的一個晚宴上,在西安工作的劉濤(化名)聽著姐夫及眾親戚的發財故事,腦海里即時浮現出寬敞明亮的洋房和神木街頭滿地跑的豪車。
一張大圓桌上,原本和自己一樣窮得叮當響的兒時伙伴,轉眼成了穿金戴銀身價過億的老板。聽著一例例仿佛神話般暴富的故事,那時的劉濤真后悔通過高考跳出了這個兩山夾一川曾經窮得無名無分的小城。
一周之后,做著發財夢的他,東挪西借湊足了1000萬元,打回老家神木,讓姐夫代為打理高利貸。
劉濤的資金從省城西安向神木家鄉回流,其實是3年前,財富“馬太效應”下,神木縣城聚攏民間游資的一個樣本。
彼時,成千上萬個本地“劉濤”,早已加入民間游資不斷尋求“價值洼地”的洪流當中。而這完全得益于資源價格的不斷暴漲以及由此出現的創富神話。
神府兩縣地處秦晉蒙三省區交界,目前是陜西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兩縣經濟總量近幾年占據榆林全市的半壁江山。
神府兩縣也是陜西煤炭資源最為集中的地方,以神木為例,76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59%的地面下埋葬著優質黑色煤炭,資源儲量接近500多億噸。
20世紀80年代,國家為支援陜北老區經濟建設,號召“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掀起神府煤炭資源開發大潮。
然而,時運不佳,疲軟的市場、低廉的煤炭價格,早期并未給當地帶來多大好處。到20世紀90年代末,神府兩縣還被劃為省級重點扶貧開發縣。
2001年,神府的煤炭價格開始飛速飆升。相關數據顯示,在接下來的煤炭價格黃金10年中,神府煤炭的價格每年有70元至80元的增幅。2008年,神府煤炭行業進入“量價齊漲”的快速發展期,價格從2005年的每噸50元漲到2008年的每噸500元,煤炭年產量則從2007年的1億噸,猛增到2011年的7.74億噸。
神府東勝煤田開發的主體,是國有神華集團下屬的神東公司。除此之外,便是數量眾多的各類集體企業。開發之初,由于煤炭市場表現欠佳,許多集體企業被迫將生產經營權轉包給個人,煤炭生產經營權私有化后,煤礦實為私人所有。
一煤興百業,交通運輸、住宿服務也興旺發達起來,創造出大量民間財富。2010年,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李建軍經調研測算,整個神木縣的民間資金規模高達500億元;而當地金融人士估測,整個神府兩縣民間資金規模遠在1000億元以上,到2012年規模則更高。
2011年6月,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民間資本投資調研報告》稱,陜西省榆林市的億萬富豪人數不在7000人之下。榆林下屬的兩個全國百強縣神木與府谷,保守估計神木縣資產過億元的富豪人數可達2000人,府谷縣亦與此水平相當。
“大量的民間資金暗流涌動,摒棄了低回報的傳統國有銀行的存儲投資,游走在暴利行業的邊緣,一直尋求高回報的突破口。”長期致力于陜北民間游資投資趨向研究的陜西樹里律師事務所負責人李幫生如此分析。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2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