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王健林憶與馬云初識:印象深不止因顏值
馬云、王建林、柳傳志各相隔十歲,巧合還是注定?
在《對話》十五周年現場,談論十五年前大家初次相遇時的狀態,談論當年對互聯網的認知時,驚人的發現,好像無意中暴露了年齡,所以,主持人陳偉鴻也順勢問了一句他們的年齡,結果…
陳偉鴻:其實讓我們驚訝的不僅僅只有互聯網,包括風險投資,在當年我知道柳總有一個態度,不太認可,不太看好風險投資,最初,現在您已經義無反顧開始進入風險投資領域,開始幫助更多企業成長了。
柳傳志:那可不是,剛才我講了,其實我們2000年的時候第一件就是,我領朱立南做的事就是開始做風險投資,我們可以查一下歷史記錄,聯想投資就是在2000年成立的,現在叫君聯資本,但是現在確實某些觀念還是落后的。比如像馬云,像馬化騰,你們BAT這幾家大公司,這個結構為什么是VIE結構呢?實際上是我們的思維、我們的實力跟不上這個形勢,國家也跟不上,所以才能使得國外的人成了他們的最大的投資者。我們看到的東西可能更現實,而美國人確實看的東西比我們超前,這些東西都值得我們反思。
陳偉鴻:其實這樣的視野會不會跟年齡有關系,我發現三位坐在一起是間隔非常清晰的三個年齡段,是吧。柳總。
柳傳志:我是1944年出生的。
陳偉鴻:然后王總是54年,馬總是1964年。
馬云:十五年前做互聯網我自己心里也沒有底!
馬云:應該講2000年我對自己是沒有底的,但是對互聯網是有底的。我記得在96年開始做互聯網的時候,我是1995年開始注冊的,應該講中國我可能是第一個注冊做互聯網的人,所以很多人講其實我比張樹興還要早大概半年多,他在中關村貼了一個,我們離高速公路還有多遠的時候,我在杭州已經干了一年,只是在杭州沒有人關注我們。
我那時候跟我的同事講,互聯網一定會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中國,但是是不是我們,我們不知道。我們未必會成功,但是有人一定會成功。所以這是我那時候的感覺。到2000年的時候我覺得已經是勢不可當,是只是我希望能夠抓住這一步,幾乎這幾年來,每次看到的東西,開干,結果人家都沖在我前面,結果2000年的時候,我們希望不要被互聯網這一波給淘汰掉了。我從九幾年開始干到2000年,幾年以后我最怕起一個大早,趕一個晚集。剛才聽兩位老總在講的時候,有一些東西就是中國企業家跟世界優秀企業家沒有半點區別,我們年齡有區別,從事行業有區別,但是所有企業家的學習能力都是非常強的。
剛才柳總講最早跟我認識,我記得那一天我講的時候柳總是,反正我是沒有看出來,可能我情商比較低,我沒有看到柳總有懷疑的神色,我是一如既往地講我的。但是后來柳總一旦發現,因為他很關注我們的公司,第二年、第三年我們突破1千億的時候,柳總那時候跟我越來越多人接觸,每次接觸我們的,然后對產業,對互聯網的理解,他就像一個很謙虛,在我眼里他是一個大家,大家中的大家,但是他的傾聽、學習就像一個小學生一樣認真傾聽,認真思考,回去就改變。
跟健林董事長一樣,我覺得在他身上看到,不僅有一種胸懷和魄力,更重要的是執行力,不把事情能夠做出來。這些方面我在全世界,我很榮幸,我學的英語有機會跟世界所有的大企業家交流過,我覺得這些學習能力,強大的執行力以及情懷,我覺得這是很了不起的。
其實我覺得互聯網2000年對我是一個情懷,其實人就累在情懷上面,所以這些人都很累。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D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