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瓦拉創始人劉勇:做“黃牛”其實挺難 服務好觀眾更難
按照慣例,軟件開發商將售票系統賣給影院后,就算大功告成,沒必要再增加一項額外工作——把端口開放給第三方。不懂電影行業,更不認識系統方和電影院,還要說服系統商、影院兩方都同意數據接入。行業內外人士都認為,劉勇做電影票交易這事兒巨不靠譜。最簡單的原因是:用戶買票天生習慣排隊,如同去餐廳排隊的道理一樣。另外,“數據給第三方是否安全?能不能帶來銷量?……”系統方和電影院存在各種疑慮。所以,談判遭遇閉門羹成為家常便飯。
他難以忘記2010年年初的一次經歷。春節回家前的頭一天,劉勇登門拜訪一家影院的總經理,談系統對接合作。這位總經理年齡偏大,一直感覺格瓦拉做這事有貓膩,有偷票房嫌疑。當時,劉勇站在總經理辦公室門外,卻被視為“真空”。無所事事,更不知如何是好,他內心極度委屈加郁悶。
站過3個小時考驗期,對方終于接見了劉勇,還給了他二次拜訪的機會。第二次,這位總經理給劉勇指了條明路,直接提供了系統方的電話。“他們之前沒開放過系統接口,任何恐懼和不安全感都很正常,畢竟系統對他們就像黑盒子。”
屢戰屢敗。2009年暑期,他們終于談成第一家影院——上海永華。拿到幾十張《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電影票。由于量少,格瓦拉并沒有議價權,不過卻是原價拿到,再原價賣給會員。之后,他們還經常積極配合影院做一些營銷活動。比如新片上映時,組織觀影團,熱心幫影院做無本營銷。
門外漢做電影院,憑的是一腔熱情。在劉勇看來,唯一能打動影院和系統方的原因,在于他們不停地闡述幫用戶解決問題的理念。剛開始不懂行業,沒資金、沒品牌,但“懂用戶、懂消費、懂體驗、懂服務,這是我們比其他公司強的地方”。劉勇一如既往地執著。
借勢《阿凡達》,走上快車道
某種程度上說,《阿凡達》成就了格瓦拉。“運氣比較好,近10年來革命性的電影被格瓦拉趕上。”劉勇所謂的“革命性電影”是指2010年1月4日上映的3D、IMAX版《阿凡達》。當時,上海只有和平影都有一塊IMAX屏幕。IMAX版《阿凡達》一票難求,原本150元的電影票,被黃牛炒高到200多元。很多消費者凌晨3點出來排隊。當時,和平影都的排隊長龍達百余米,影院甚至采取限購措施。
跟黃牛不同的是,格瓦拉這只“黃牛”將IMAX原價賣出,沒賺用戶一分錢,服務態度又不錯。元旦這天,一位網友在格瓦拉生活網(Gewara)在線搶購電影票成功之后,激動地到論壇發感謝貼:感謝格瓦拉客服人員劉勇,忙工作之余不忘挨個打電話通知會員第一時間搶票,敬業精神難能可貴。
客服劉勇在沒有取票終端設備時,他還是電影票派送員劉勇。當時,這位CEO經常身兼多職。《阿凡達》上映期間的一個周六,劉勇背著300多張總價值數萬元的IMAX電影票,到現場支攤派票。早晨8點不到,他來到上海和平影都。繞了三圈的隊伍把售票大廳圍得水泄不通,很多人從凌晨12點鐘開始排隊。每個出口配有保安維持秩序。
看到這個場面,劉勇心生創業以來的第一次恐懼。“如果我把電影票拿出來一揮,所有人會一哄而上,過來搶電影票,肯定把我擠成肉泥”。他揣著電影票,來回轉悠了10多分鐘,考慮到底怎樣發票才足夠安全。“其實,最大的擔憂是,當時格瓦拉知名度本來就比較小,用戶能提前一兩天付個錢已經很不容易。如果9點半電影開場前拿不到票,后果將不堪設想。網友投訴格瓦拉是騙子網站還是小事情,嚴重點有可能當成擾亂社會治安被拘留。”
“之前大家沒用過在線訂座服務。沒拿到票,肯定缺乏安全感;即使拿到票,也會懷疑票的真假。”更何況取票人數眾多,派票難度的確很高。后來,劉勇緊急通知客服同事,給用戶群發短信,臨時更改取票地點到旁邊的永和豆漿取,步行過去大概5~10分鐘。后來,另外一位同事的到來才讓他安心很多。
《阿凡達》的一票難求,讓用戶意識到在線選座的價值。“《阿凡達》把用戶需求和商戶供給的矛盾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格瓦拉一炮打響,開始樹立起在消費者心目當中的品牌。在線訂座業務得到越來越多影院和系統方的認可。幾乎跟格瓦拉同一時間,上海也陸續出現HiMovie、Move Tag、聚影網、蜘蛛網等多家電影票預訂網站。各家的終端取票機紛紛入駐各大影院,拼誰的電影票價格更有誘惑力。
包括很多團購網站會以更低價格,加入電影票交易行業搶奪戰。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死肉搏”,幾家網站逐漸淡出消費者的視野。盡管格瓦拉不是第一家做在線預訂的網站,卻更像是打不死的小強,逐步在上海站穩腳跟。2010年時,他們一年能做到1400萬元的票房。而現在的格瓦拉已今非昔比,占據了全國在線選座市場75%的份額。
2011年的三四月份,還是中山公園附近的老辦公室地址。原來巴掌大的一間辦公室已經擴大成200平方米的三居室,格瓦拉還準備向全國擴張。鼎暉創投的黃焱和吳子爍上門洽談投資。三個大男人窩在狹小玻璃房間的一張小桌子上談得非常投機。
雙方都屬于豪爽之人,談到興奮之處,鼎暉讓劉勇直接開價。曾拒絕過不少上門的投資人,和鼎暉通過兩三次電話之后,劉勇最終接受投資。雙方口頭達成投資協議,正式合同還沒簽,占1/3投資款的上千萬元已經到賬。
做服務最好的“黃牛”
拿到融資之后,劉勇選擇開始發力演出、運動等票務預訂市場。但從去年至今,劉勇感覺中國電影市場快速發生著改變。隨著《泰囧》《致青春》《西游》等國產片的熱映,二、三線城市的票房消費也開始呈現30%~50%的成長,中國票房分布呈現由“點”及“面”的全面爆發性增長。格瓦拉在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也開始加快,由之前業務比重的10%左右上升到現在的50%。
這些信號促使劉勇開始改變運營策略,由原來向演出、運動等橫向領域的擴張,變成重點發力電影票領域的縱向擴張,加大向二、三線城市布局電影票市場的速度。同時,重點培育上海這塊老根據地的其他票務市場。
分析中國電影業的市場現狀,可以看到在線票務占整個電影票房市場的比例非常小。拿上海來說,線上比例只占據上海整個票房市場的30%~40%的份額;而在北京,只有10%的票房來自在線選座;多數二、三線城市的在線選座比例幾乎為零。電子票務市場如同一片處女地有待開發。4.7億元銷售、第一市場占率,這在劉勇看來沒有任何價值。
他承認,賺買賣電影票差價的生意,毛利率非常低。這是靠規模取勝的生意。“今年,中國的票房有200多億元。格瓦拉現在的交易額還不足以形成規模,中國未來應該出現做到幾十億元規模的公司。”
從不為公眾看好,到現在擁有1500萬會員。格瓦拉到底憑借什么勝出?“努力讓消費者進行在線選座的時候,第一個想到格瓦拉。這個行業已經回歸到不用單純靠強勢營銷,而是靠做好產品和服務、把握好用戶需求的時代。”劉勇的初衷一如既往地簡單,幫助用戶解決問題。
競爭對手的策略,劉勇從不關心。他們一直考慮的是如何把服務做成體系、做到極致。最早期時,用戶購票前,格瓦拉要告訴他們為什么IMAX票價會高于普遍電影票;買票時,要提示用戶電影院附近最便捷的停車場和公交路線;電影放映前,要提醒消費者提前取票;放映結束后,再提醒用戶去格瓦拉點評。他們把精細化服務滲透到每個細節。“看電影是娛樂消費,要告訴消費者花錢的理由。”
近期,他們會推出一種新的“情感體驗”服務,允許消費者購票時在票面上自由打印最想說的一句話:比如,第一次約會、情人節一起看電影等字樣。將電影票升級為一種紀念方式,“這算是打情感牌”。
也有不少人反問:“不就是一張電影票嘛,何必呢?”劉勇的答案是:其實小行業也可以做出很多打動用戶的微創新。某種程度上講,格瓦拉成功地顛覆了消費者的訂票習慣。
依靠消費數據,參考國外標準,格瓦拉還開發出一套具有一定門檻的評分體系,顛覆了傳統的影評打分系統。“如果說豆瓣電影和時光網的評分偏藝術指數,格瓦拉的評分系統則偏消費指數。”據劉勇介紹,因為打分用戶都是真實的購票觀影消費者,而非刻意刷好評的水軍,所以,格瓦拉的評分結果跟實際票房更為接近。
劉勇的創業感受是:做“黃牛”其實挺好,能讓行業更加市場化運作。影片的優劣由消費者投票決定,好的片子一定會受到公平的待遇,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現在,劉勇依然保持創業初期的“老黃牛”精神,每天工作到11點。不同的是,會盡量留出周日陪太太。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