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董事長李健熙:一個天才能夠養活數百萬人
2014-09-15 09:50:42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生意場
第三次創業:比常人目光更長遠
代表李健熙“第三次創業”的最大手筆是三星集團宣布至2020年在新產業投資23 .3兆韓元的決定。按照李健熙的布局,這塊大蛋糕將被切成5份:太陽能電池,電動車可充電電池, LED,生物制藥,醫療設備。他的雄心是,到2020年,這5個未來增長引擎將帶來約440億美元的收入。
李健熙似乎總比一般人看的更遠,上世紀70年代后期,他便成功說服父親涉足半導體業,并在20年后將這個業務做到全球第一。
三星帝國的崛起
三星不僅擁有著傳統財閥的紐帶,它與1938年李秉喆創辦的以賣水果與干魚的三星商會仍有著血緣上的聯系,它見證了日本的潰敗,朝鮮戰爭,與李承挽、樸正熙、全斗煥、盧泰愚這些專制政權。
同現代、大宇等韓國家族企業一樣,三星早期發展壯大與韓國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尤其是上世紀60年代,當時軍政統治者接管國家政權長達15年,政府通過扶持財閥來體現政策意圖和穩定經濟秩序,包括三星在內的財閥由此從政府那里獲得了各種優惠條件和壟斷特權。也正是如此,財閥與政客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所不同的是,上個世紀7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大宇等許多家族財團不是破產斃命,就是無奈被肢解賣身,而唯獨三星等少數巨人僥幸存活了下來,而且與政府的關系似乎越來越微妙。也正是這種特殊的背景,演繹出了李健熙人生的第一場灰色大戲。
瞠目結舌的政治賄金案
2006年2月,出國5個月歸來的李健熙在首爾機場意外地遭遇了記者的“圍攻”。當時坐在輪椅之中而且右膝打著石膏的李健熙以清晰、低沉的聲音告訴在場記者:“我對去年自己引起的混亂感到抱歉,我會為此負全責。”
李健熙所言“混亂”指三星集團在2005年9月遭曝光的兩樁經濟丑聞。其中之一,李健熙涉嫌牽連于1997年韓國總統競選時發生的政治獻金案。
道歉完畢之后,李健熙在保鏢簇擁之下進入高級轎車,駛離公眾視線。三天后,三星集團宣布,捐款10億美元“給社會”,其中主要捐款來自李健熙家族財產。
不過接下來故事所演繹出的最終結果也讓不少韓國人瞠目結舌:金泳三上臺之后,李健熙得到了總統的特殊赦免。
高強度的反腐調查
2007年11月份,三星集團前法律事務負責人金勇哲在電視直播中爆料稱,三星所有的子公司均在高管名下開設賄金賬戶并稱這樣的賬戶約有1000多個,總金額近2億美元。
官方的反應出乎李健熙的意料。第二天,韓國國會通過投票表決,同意設立獨立調查組對事件展開獨立調查。韓國警方迅速出動警力對三星集團及李健熙的住所展開了歷史罕見的大搜查。
李健熙之子李在镕甚至接受了長達14小時以上的高強度調查。據悉,一些不利于李健熙本人的證據在其家中被找到。
再獲赦免
2008年4月17日,李健熙因涉嫌非法轉讓經營權和逃稅而被起訴。消息還未正式公布的前五天,李健熙宣布辭去三星集團董事長一職,像往常一樣,他彎腰90多度在電視上向韓國國民鞠躬道歉。次年8月,首爾高等法院宣布判處李健熙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另處罰金1100億韓元。
然而,2009年的最后一天,韓國總統李明博在國務會議上正式宣布赦免李健熙。對于特赦李健熙,李明博的解釋很簡單:“從國家立場上決定對其進行赦免”。所指的“國家立場”就是試圖通過赦免李健熙以幫助韓國申辦2018年冬奧會。
太極旗下的三星
在政府庇佑以及財閥集權下成長起來的三星儼然已是韓國的標桿,其所擁有的巨大能量讓人嘆服。目前三星集團是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旗下云集著地產、航運、保險和電子產品等80多個分支產業,全部市值超3000億美元;集團每年產值相當于韓國GDP的20%,為韓國所繳納的稅款占該國稅收總額的10%。
目前三星有近20種產品的世界市場占有率居全球企業之首,三星還有三間子公司被《財富》雜志評選為世界500強企業。
韓國“李氏”
如同三星在韓國經濟中的份量一樣,李健熙家族對三星的影響能量也不可謂不強大。目前,李健熙一家人擁有的上市企業股票總值為10.8萬億韓元,雖然占比不到三星集團10%的股份,但李健熙家族通過交叉持股方式控制了三星旗下80家子公司。
據韓國工商界信息門戶網站“財閥網”發布的韓國400大富豪名單顯示,個人資產超過1萬億韓元的韓國富豪達25人,其中李健熙和子女等三星家族出身的就占8人。論個人財富,李健熙的身價已達8.5913萬億韓元,為名副其實的韓國首富。
當然,李健熙對韓國的影響并不僅僅反映在其個人財富能量之上。比如李健熙曾在三星實行每天7點上班4點下班的新工作制,此舉一度改變了整個韓國的日常作息時間安排,不僅如此,三星在韓國率先推行的5天工作制也成為今日韓國企業的作息習慣。
集權:不可被俯視的李健熙
在三星董事長李健熙某次視察工廠時,該公司曾要求員工不得在其進入大樓時透過窗戶向外觀看,原因是這樣會俯視李健熙。
除此之外,廠方還要求員工將車都停到大樓后面,避免被李健熙看到——很顯然,他們的車不配進入李健熙的視線。另外,洗手間也會放上一些薄荷,以便改善氣味。
當李健熙進入大樓時,地上甚至會鋪好紅毯迎接他的到來。三星內部日本工程師稱:“三星就像是一個宗教,而主席李健熙就是上帝。”
他是國王
“財閥”集權制帶來了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三星員工要如同“臣民”一般向“國王”李健熙效忠。
2004年,三星生命在接受金融監督員的調查時,有員工冒著觸犯法律的風險,擅自刪除了6萬多份電子文件。
2005年,在公平交易委員會調查石油化工行業價格勾結案件時,三星道達爾的一個員工突然搶走材料逃跑,并在同事們的掩護下銷毀了證據。
三星前途未卜
在互聯網大潮的侵襲下,盡管三星仍然是名列前茅的企業巨人,卻不免行動遲緩。
由于三星過度依賴消費類業務,加上上游投資巨大,其整體利潤率遠遜于惠普、西門子等巨頭。資料顯示,三星電子目前的年利潤率維持11%左右,但美國的蘋果、谷歌等以軟件為主的企業利潤率均在30%以上。
目前三星產品從半導體、液晶電視、手機到家用電器均已達到增長潛力的極限,而且曾為三星重頭業務的LCD在2011年出現了近9億美元的經營虧損,其5年之后被OLED電視所取代已成趨勢。
李健熙毫不隱晦的指出:“在全球經濟動蕩不安的情況下,即使是全球最優秀的企業也在走向崩潰,三星也是前途未卜。”
從三星的“上帝”到最大威脅?
大廈剛剛出現裂痕之時,便有敏銳者嗅到了它的味道。
“諷刺的是,三星企業管理面臨的最大威脅竟是李健熙自己。”韓國一名研究員說。
李健熙的哥哥李孟熙和姐姐李淑熙在2012年起訴他,索要8.5億美元的股份。李孟熙稱:“李健熙的貪婪導致了我們的起訴。”李健熙反常地公開否認指控并表示:“不會給李孟熙一個子兒。”
這種指名道姓的論爭令人側目。李健熙家族的矛盾已經水火不容。
韓國財閥政治的衰退
由于擔心這家韓國最大的企業對國家的影響力過大,韓國政界人士已呼吁對三星和其他財閥的實力進行制約,這也成為韓國總統選舉之前的競選活動的一個主題。
近年來,三星、現代汽車等財閥卻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大放異彩,并屢次創下歷史經營業績的新高。尤其是三星,其一家的年銷售額,就相當于韓國GDP總量的20%。不少韓國人驚呼,韓國已經不再僅僅是“財閥共和國”,而是已經成了“三星共和國”。
與此相反,韓國經濟卻停滯不前,陷入低增長的泥潭,更有許多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經營困難,甚至陷入破產危機的邊緣。此外,隨著樸瑾惠新政府的上臺執政,推行大刀闊斧的“經濟民主化”,限制財閥無限制的擴張,打擊財閥的非法經營行為,幾乎使得韓國各大“財閥”人人自危,不得不“低調”行事。
“財閥“政治的犧牲品
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有一個兒子和3個女兒,其中2005年女兒李尹馨自殺事件最受關注。李尹馨是他家里最小的女兒,在20歲時就擁有三星集團1.91億美元股份,是韓國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李尹馨自殺原因是豪門中常見的感情受挫。豪門千金愛上一貧窮小子,家族的強烈反對讓李尹馨感到絕望,這位忠貞的韓國第一富豪女,用一根兩米長的電線結束了自己年僅26歲的生命。
李健熙曾經十分疼愛這個最小的女兒,不顧家人反對,為愛好跑車的她購買各種名貴跑車。最終在婚姻問題上,仍然遵循了“財閥”的政治聯姻規律。
而這位豪門千金殉情留下的遺言令人唏噓:“你們相信現代社會還有'蝴蝶夫人'的存在嗎?有的,的確有,因為我就是。愛情雖然讓人絕望,但我無怨無悔。而致我于死命的恰恰就是這人世間最美好、最迷人的事物 ……”
前途未卜的接班人
46歲的李在镕是李健熙的獨子,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李在镕的受教育經歷與李健熙是很相似的,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往日本和美國學習。
2000年李在镕回到韓國,在三個月里他創立了14家互聯網企業。不幸的是,僅僅一年以后,互聯網企業迅速走向衰落。最后不得已由三星出面購買其股份,才挽回了他在經濟和聲譽的雙重損失。
盡管李健熙為獨子接班已“排兵布陣”兩年多,如今依然有批評人士表示:“我們并不清楚他的能力,所有人都已經知道他會是下一任國王。”亦有資深三星員工擔憂他不了解三星的顧客,因為不了解“普通人”。
能否真正“歸隱”?
盡管李健熙在韓國擁有著足夠大的影響力,這位明星人物卻極少在公眾場合露面。為此,李健熙得到了“隱士會長”稱謂。
然而,年過七旬、幾度病危的他能否真正“歸隱”仍是未知數。
三星正面臨財閥式集權帶來的組織架構森嚴、創新能力與盈利能力下降等嚴峻局面,在老舵手未厘清航向之前,交班變得十分危險。
而崛起的中國國產手機正在火上澆油,據三星二季度財報顯示,當季利潤銳減24.6%,是2012年第二季以來最差業績。第二季度小米成為中國大陸最大智能手機廠商,三星淪為第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