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創始人佩奇與布林:讓谷歌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選擇不喜歡的商業伙伴
第一印象往往是錯誤的。如果佩奇和布林僅通過第一印象來判斷對方的話,如今的谷歌可能就不存在了。
在1995年的斯坦福大學博士生校園游覽中,布林是佩奇的向導,但是雙方在游覽期間一直在爭吵。
但是就是這兩個人共同研究了“剖析大型超文本網頁搜索引擎”項目,這也是谷歌建立的基礎。
并不嘗試開辦公司
佩奇當時在斯坦福大學,他遭遇到了網頁的困擾。在他看來,大部分網頁都有它的前進鏈接,這很好操作,但是用戶卻不知道它的后退鏈接,于是他就想辦法找到網頁的后退鏈接。
這個項目就是日后知名的BackRub,谷歌的雛形。
用戶就是營銷工具
如果你打造了一款好產品,用戶就肯定樂于討論它。
布林在2000年表示:“我們實際上依靠用戶來幫助我們的營銷,大部分用戶經常告訴其他人有關我們的產品信息,這極大幫助了谷歌。谷歌自1998年建立以來,谷歌的網站流量每月增長20%多。
口頭傳播成為谷歌廣告業務的主要方式,直到2009年他們推出首個電視商業廣告。
重視研發
2000年,谷歌擁有150名員工,其中一半以上為工程師和研發人員、布林表示:“我們在研發上投入巨大。”
研發上的巨大投入引入也幫助谷歌取得成功,并開拓了除搜索以外的其它業務。
不作惡
谷歌控制著人們的大量信息資源,并努力承擔起社會責任。
佩奇在1999年接受采訪時表示:“搜索引擎在人們生活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它決定了人們想要看到的信息,用戶需要相信為他們提供的信息的人。我們所做的事情必須是正確的,有道德的。”
用簡單的詞語形容谷歌的行為方式就是“不作惡”。
錢不是唯一,要做到最好
布林在1999年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要達到雅虎、亞馬遜和AOL的水準,并希望在搜索領域成為第一,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正確,你每天就會進步一大塊。”
佩奇在2006年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我們只能被金錢所激勵,那么我們很早之前就已經將公司賣掉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