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前董事長袁庚:改革開放的開拓者
免于恐懼
應該有一個“蛇口環境”,一個使人免于恐懼的環境。
這一切也在后來成就了那場著名的“蛇口風波”——在一場有關新時期青年思想工作的大討論上,討論被一位專家關于“淘金者”的說法點燃,專家認為,個別前往深圳的人,來此地的目的不純,是為了在別人創造的財富中撈一把。蛇口青年則認為,淘金者賺錢,未觸犯法律,并無過錯,且淘金者客觀上也為蛇口的建設出了力。
這一放諸現今成為常識的道理,在那時卻引發了巨大波瀾。兩天后,一份以北京師范學院青年教育研究所名義起草的《“蛇口座談會”始末》被分送給中央和有關單位的領導。
材料整理者李燕杰認為,自己“有責任把個別青年的錯誤言論實事求是地反映出來”,而蛇口方面則認為這是一個不光彩的“小報告”。很快,《蛇口通訊報》在頭版發了一條名為《蛇口青年與曲嘯李燕杰坦率對話———青年教育家遇到青年人挑戰》的消息。
兩個月間,該報又陸續刊出名為《蛇口:陳腐說教與現代意識的一次激烈交鋒》及《蛇口青年與曲嘯等同志還有哪些分歧?》的文章,“蛇口風波”通過媒體,由蛇口輻射至全國,國內外媒體對這一事件爭相報道,它們中的大多數流露出對蛇口青年的欣賞與贊同。
袁庚面對此事件的態度備受稱道,他引用了伏爾泰的一句話“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不同意見的權利。”“希望記者同志一定要把這個觀點報道出去,這是保衛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的神圣權利。所以,對那位被追問姓名并上了什么材料的青年人,我們一定要加以保護。即使他的發言有什么不妥,也不允許在蛇口發生以言治罪的事情。”
有媒體指出,“應該有一個‘蛇口環境’,一個使人免于恐懼的環境”。它應該同時擁有自由、平等、真誠和理想。
1992年12月,袁庚離休,這一年也被視為分界,將蛇口分成了兩個時期。前15年,蛇口工業區不斷“要權”,既是企業,亦是一方行政的管理者,對行政權渴求較多,企業管著一方行政,使之著實成為深圳經濟特區下轄的“行政特區”。
1992年后,蛇口工業區改名“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成為一家純粹的企業后,不斷地“還權”。
但袁庚所創造的“蛇口模式”受用至今。陸續出生于蛇口的平安、招行、中集、萬科和華為等企業,早已表現出領袖氣質,它們共同帶著蛇口的基因印記,延續蛇口工業鼎盛期流傳下來的理念機制,如今,發達的電商產業為蛇口的新興工業體系烙上了新的印記。
30多年前,順應改革開放的歷史潮流,蛇口渡過了難關,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行之地。袁庚也因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表現出比同一代人更多的肆意、大膽和超前,他的自由奔放最終順應了歷史的需要,成為披堅執銳的改革先鋒。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D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