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后迷局:娃哈哈多元化失利 創新乏力折戟零售業
2014-06-25 15:23:28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折戟零售業
零售業是娃哈哈多元化版圖最重要的棋子,但是,從娃哈哈第一天涉足零售業開始,零售業界就對其不看好。
根據宗慶后原本的規劃,其希望開設歐洲精品定位的商場,取名為“娃歐”。2012年上半年,娃哈哈聯合部分經銷商,通過集資參股方式成立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投資17億元,主要投向娃歐商場,目標是“5年內做到商業公司上市”。當年11月,娃哈哈集團迅速在杭州錢江新城租下3.5萬平方米的物業,開出第一家娃歐商場。
但在零售業者看來,商場布點選址非常不容易,偏遠地點則先天不足,若是鬧市區則租金成本巨大,且在城市中心的好位置也越來越難找,因此5年內開設百家商場近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際上,從2012年開設第一家娃歐商場至今,娃歐商場也依舊只維持在一家的規模。
同時,娃哈哈對零售業的經營似乎也頗不專業。
“一個商場在硬件設計上必須要有科學的動線和貨品陳列,然而走進娃歐商場你會發現,其貨品的擺放和整體建筑的裝修非常土氣,并沒有體現出歐洲精品的定位,難以激發消費者購買欲望。但設計硬傷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其結癥在于招商品牌問題。為了突出差異化,娃哈哈的思路是自己做代理商去歐洲直接引入國內鮮少見到的品牌,甚至達到部分品牌可以獨家銷售的效果。差異化本身是對的,可娃哈哈由于缺乏專業零售買手經驗,其對于品牌和貨品的判斷并不十分專業,這導致其引入的品牌大多在中國消費人群中缺乏知名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公開資料顯示,娃哈哈最初的設想是,擬直接從歐洲引入一些一線奢侈品品牌副牌和二線奢侈品品牌,比如ANNA RACHELE、BARBARA BUI、EVENT、ANGELICO等這類在中國商場內鮮少看到的服飾品牌。
“這些缺乏大眾品牌認可度的商品在中國很難銷售,因為中國顧客大多還停留在喜好購買大眾化知名品牌且價格相對便宜的階段,這些小眾而缺乏知名度且價格不低的品牌很難獲得中國消費者認可。”RET睿意德商業服務部董事杜斌分析。
先天不足加招商不力,導致娃歐商場生意不佳。當然,娃哈哈也注意到這一問題,于今年4月起開始進行調整,商場主體部分已改成“娃哈哈未來城教育中心”。但此舉卻被業界認為是混亂的“一步棋”,因為業態調整是需要整體規劃的,并非想到哪兒是哪兒。
“不光是定位和規劃混亂,其人力管理也很混亂。從開業到現在,娃歐商場的高層管理者被‘換血’數次,要知道每次管理層的變動又會引發策略的調整,本身商場就在試水階段,怎么經得起這么頻繁的人事變動?”娃歐商場業主方浙江浙歐置業有限公司內部人士無奈地說。
多元化出路
對于娃哈哈多元化的困境,崔瑜向記者表示:“娃哈哈在多元化發展過程中,失敗案例居多。娃哈哈進行多元化發展戰略的思路并沒有錯,多元化發展能夠增加企業的盈利點,并增強抗風險能力。但是娃哈哈的擴張過急、過散,教育、白酒、零售等行業娃哈哈根本無經營經驗可言,優勢不顯著,其貿然入局,失敗在意料之中。”
上海博納睿成營銷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史賢龍也表示:“娃哈哈在白酒上的思路,跟飲料產品實際上是一樣的。宗慶后就是想利用渠道去做白酒。當然,從戰略上講,娃哈哈進軍白酒是對的,但宗慶后那種只抓經銷商不抓市場、不抓終端,也不抓消費者的飲料式的做法(所謂娃哈哈的聯銷體模式),在白酒行業是行不通的。靠經銷商,尤其是靠飲料的經銷商去跟白酒的經銷商拼渠道、拼終端、拼關系,沒戲。”
崔瑜認為,娃哈哈目前多元化發展受挫主要是由于業務擴張較為盲目,跨業發展并非只要“砸錢”就可以。此外,娃哈哈擴張的途徑一般是全資收購,或自立門戶,這使得公司所面臨的風險較高。娃哈哈在今后多元化發展過程中可以先小額參股,進行財務投資,這在業務發展初期或將少走彎路,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后再大額控股。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