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前董事長馬蔚華:互聯網金融顛覆不了商業銀行
2014-05-29 10:35:58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中國企業家網
招行27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
作為中國境內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招行1987年4月成立于深圳,成立27年來,招行艱苦創業,從當初只有1億元資本金、1個營業網點和30余名員工的小銀行,發展成為了目前資本凈額超過3,000億元、資產總額突破4萬億元、機構網點超過1,000家、員工超過5萬人,在上海和香港兩地上市的全國第6大、全球第44大商業銀行及世界500強企業。
進入新世紀以來,截至2013年末招行凈利潤和股東權益分別增長了超過93倍和68倍,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42%和69%,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年均分別達0.8%和19%,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增長均超過21倍;不良率下降至0.85%,撥備覆蓋率上升至268%。招行現已成長為中國境內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商業銀行之一。在金融危機的特殊背景下,招行曾被波士頓咨詢公司評為凈資產收益率全球銀行之首,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市凈率全球銀行之首、品牌價值增幅全球第一并入圍中國世界級品牌,榮膺《亞洲華爾街日報》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第一名。同時,還獲得了《歐洲貨幣》、美國《環球金融》、英國《銀行家》等權威媒體和機構授予的“中國最佳銀行”、“中國最佳零售銀行”、“中國最佳私人銀行”等多項殊榮。
回顧27年的成長歷程,招行之所以發展得比較好、比較快,首先得益于改革開放帶來的良好的外部經濟金融環境。就自身情況而言,歸根結底在于堅持不懈地追求創新。招行始終把創新作為成長的生命線,這源于招行的出身與基因。由于沒有政府的背景與厚愛,只有在市場上靠自己的拼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只有做到自身的產品比別人強,比別人好,才能贏得市場,贏得客戶;只有堅持不懈地創新,才能贏得持續的競爭優勢。
具體而言,招行的創新活動主要體現在戰略、管理和文化等三個層面。
1、戰略創新
“不知未來者無以評判當下,不知世界者無以理解中國,不知宏觀者無以處理微觀”。銀行應善于從未來的、世界的、宏觀的視野中來研究和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性變化,在戰略層面上比別人看得早一點、變得快一點、做得好一點。招行之所以僅憑借1000家營業網點,卻能夠連續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媒體授予的“中國最佳零售銀行”和“中國最佳股份制零售銀行”殊榮,創造了令國內外矚目的零售金融品牌,就是我們追求持續的戰略創新的結果。
· 1995年,招行率先推出第一個基于客戶號管理、集本外幣與定活期儲蓄于一體的借記卡——一卡通,被譽為中國銀行卡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截至目前,一卡通累計發卡6,300萬張,卡均存款超過1萬元人民幣,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 1999年,招行抓住互聯網興起帶來的歷史機遇,在中國境內首家全面啟動了網上銀行——一網通,適應了客戶足不出戶就能快速、便捷辦理金融業務的需求;近年來網上個人銀行業務交易量年復合增長率接近100%,電子銀行綜合替代率超過88%,有效彌補了物理網點的不足。
· 2002年,招行基于對中國消費革命趨勢的前瞻性判斷,推出中國境內第一張國際標準雙幣信用卡,成功取得了國內市場領跑地位;目前累計流通戶數超過1,700萬戶,境外刷卡額居同業第一,并且提前實現了盈利,被譽為國際信用卡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被哈佛大學編寫成MBA教學案例。
· 同年,我們針對國內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日益高漲的歷史機遇,推出了國內第一個面向高端客戶的金融理財服務品牌——金葵花理財,在剛剛興起的個人理財市場上贏得了主動,并開啟了細分市場與客戶的差異化服務之路。目前招行金葵花客戶達90萬戶,管理客戶總資產達到1.65萬億元人民幣。
· 2007年,招行在境內股份制銀行中率先推出了頂級金融服務即私人銀行,為高凈值客戶提供以財富管理為核心的專業化一攬子高層次金融服務;私人銀行客戶數目前已近2萬戶,年均增速超過30%,管理客戶總資產超過4,20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速超過43%,戶均資產居于境內同業首位;招行私人銀行業務開辦三年即盈利,并三度蟬聯英國《金融時報》評選的“中國最佳私人銀行”大獎??梢哉f,招行僅用五年的時間就實現了西方銀行業耕耘了百年的夢想。
· 2012年以來,順應移動互聯及移動支付產業蓬勃興起的歷史趨勢,招行又積極探索移動金融發展,分別與手機制造商HTC和移動網絡運營商中國聯通聯手發布了“招商銀行手機錢包”產品,為中國消費者提供與世界最新科技同步的移動支付服務。這是中國境內商業銀行在移動支付產業新標準下推出的首款真正意義上的移動支付產品,開創了中國金融業近場移動支付領域的先河。
總之,回顧招行27年來的發展歷程,如果不能保持持續的戰略領先,如果與其他銀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做同樣的事情,招行就不一定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
2、管理創新
轉型不是簡單的業務發展方式的轉變,其實質是一場管理的革命。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中國銀行業最大的差距不在于產品、服務,而在于管理。不彌補管理的短板,沒有國際化管理的變革,銀行轉型就難以取得成功。而管理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如體制、機制、手段、方法等,但最重要的是管理的理念。有鑒于此,我們一直高度重視管理理念的突破與更新,從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了“因勢而變、因您而變”、“一三五理念”、“十變”等一系列管理理念,并通過各種形式反復地在員工中進行宣導,使之成為全行上下共同的行為準則。
近年來,隨著移動終端、傳感器等現代通訊設備的全面普及,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等新型網絡應用的蓬勃發展,以及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人類社會正邁入一個嶄新的大數據時代。為此,我們提出,要加快實施與大數據時代相適應的管理變革,以大數據技術為利器不斷提升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3、文化創新
IBM咨詢公司對世界500強的調查結果表明,這些企業出類拔萃的根本原因是具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它們令人矚目的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根植于其優秀和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作為最高層次的管理手段,具有相對獨立性;制度可以不斷修訂,但文化相對穩定,不因企業制度的變化而變化。招行自成立以來一直高度注重企業文化建設,重點圍繞“服務、創新、穩健”的核心價值觀,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服務文化、創新文化、風險文化和人本文化,進而為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動力。
在招行長期的經營實踐中,我的一個深刻體會是,創新只有緊跟市場需求,特別是年輕一代的需求,才能獲得成功;而客戶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社會、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社會、經濟和技術的變化,往往引致客戶需求的變化。因此,創新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創新需要與時俱進。就技術的發展變化而言,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終端的蓬勃發展,人類正邁入一個網民24小時在線、信息全面互聯互通的互聯網新時代。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廣泛應用,必然帶來客戶需求的變化,作為銀行金融機構,無疑需要主動適應這樣的變化及早采取創新應變的舉措。
全解互聯網金融:發展演進、基本業態與背景動因
在互聯網時代,面對新的商業規律和游戲規則,過去的做法和熟悉的管理辦法已經不再靈驗,所有行業和企業都要隨時做好顛覆與被顛覆的準備,于是,加快創新變革變得至關重要。對于金融業而言,互聯網金融的產生和發展,正是互聯網時代下最大的金融創新。
什么是“互聯網金融”?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尚無統一的定義。業界之所以對這個詞的內涵與外延難以形成共識,根本原因是這個事物尚處于持續的進化與演變之中,傳統金融機構與新生互聯網力量正處于相互融合之中。當前業內有一種傾向,就是認為只有互聯網企業介入金融領域,才是互聯網金融;而金融企業使用互聯網手段,則不是互聯網金融,而習慣性地界定為“金融互聯網”。這種單純地就主體進行劃分,習慣性地將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對立起來,其實質意義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其人為地排斥了兩者融合的可能性。
在我看來,所謂互聯網金融,是指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活動。它不是一種脫離金融本質的全新金融范疇,而是互聯網與金融交叉結合的產物。從廣義上理解,互聯網金融的范疇實質上包括三類:一是互聯網企業開展金融業務,這是狹義上的互聯網金融的概念;二是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來開展業務,這個很早就開始了,從金融系統的電子化建設到金融業務的電子化受理,再到今天電子化金融商業模式的建立,每一次信息技術的變革,都會帶來金融業的變革;三是純粹的互聯網金融,如1995年正式開業、1998年被加拿大皇家銀行收購的美國安全第一網絡銀行,以及完全以互聯網為平臺在線上開展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美國互聯網銀行(BOFI)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超支化納米水性防腐涂層基材(特種工業用)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附市場規模
涂層布是一種在布料的基礎上采用特殊工藝涂布一層具...[詳細]
- 張維佳:2025年中國電線電纜價值鏈分析
- 袁業:2025年全球城市供熱發展現狀分析
- 黃纓杰:【最全】2025年硅鋼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吳小燕:【干貨】2025年紡織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蔣金成:2025年中國啟動型鉛酸蓄電池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證券行業全景圖譜
- 穆曉菲:中國飼料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前瞻產業研究院:【球閥】行業市場規模:2024年全球球閥行業市場規模約140億美元 亞太市場占比約40%
- 蔡志濠:福事多蜂蜜果茶全國銷量第一,首創可以嚼著吃的蜂蜜果茶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