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跨境反攻 國內電商準備好了嗎?
2015-01-25 17:35:12 責任編輯: 來源:中國企業家
突破口
開通“海外購”海淘直郵平臺之前,2013年,亞馬遜便開始了海外直采項目。直采更像是亞馬遜進軍跨境進口電商領域的一個序曲。在直采過程中,亞馬遜的角色更類似一個進口代理或者采購商,所不同的是,供應商要按照亞馬遜的要求來進行包裝設計,再由亞馬遜大批進口到中國,囤進自己的貨倉,放在自己的平臺上售賣。直采的主旨同樣在于擴大海外品類,回應消費者的需求,解決他們的痛點。
亞馬遜直采第一個品類是紅酒。這并不是個非常大眾化的品類,但對于在一二線城市擁有一批忠實的白領精英消費者的亞馬遜而言,這正是個有潛在需求,又存在痛點的品類。首先,中國市場上的紅酒被代理商們層層把控,價格非常不透明,再者,紅酒屬于易碎品又難于運輸。
“酒一開始可以集裝箱運輸,而且是大批量的運輸,對庫存的管理還是有挑戰的,但是我們在這方面遇到的問題和消費者遇到的問題是同樣的,這樣的話,就不如我們先來做。”在牛英華看來,解決消費者的痛點才是亞馬遜為用戶提供的價值所在。
基于同樣的理由,亞馬遜選擇的第二個品類是早餐麥片和干果。因為亞馬遜認為,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食品單價比較低,犯不上為幾十塊錢的東西支付一把運費,而如果一口氣買一大箱子,又會導致運費過高,并且食品重復購買率高。“食品也不太適合長期飄洋過海,自己一個一個下訂單,所以這些都是我們先做的直采品類。”牛英華說。
這種單品類突進的方式可以幫助亞馬遜鎖定前述的忠實白領用戶,但是對于偌大的中國市場,按照亞馬遜的國際品牌戰略,直采和直郵兩種方式都不可偏廢。
2014年10月29日,亞馬遜美國、德國、西班牙、法國、英國和意大利六國開通直郵中國服務。亞馬遜做直郵的優勢顯而易見,全球八千萬選品構成一個巨大的選品池,這是直采無法企及的。而直采的商品則是那些重復率高、量大,消費者需要及時收貨的。牛英華這么打了個比方“直采和直郵的關系就像釘子一樣:釘子的面上是海外購各色的產品,消費者想要什么都找得到,而釘子的尖是直采商品,是最有效的深入到生活當中的。”
長遠來看,亞馬遜在中國市場上要做的,就是擴大消費者的選擇,并通過囊括進越來越多的供貨商,繞開傳統跨境貿易代理設置的層層關卡,想方設法來降低商品的價格,給消費者創造更多的價值。這依然是貝索斯一以貫之的愿景之一。
要在中國市場上完成這樣的愿景,亞馬遜中國需要與總部及其它各國亞馬遜分部空前緊密的配合。在電商領域,世界是在變平,在亞馬遜內部,世界也在變平。
為此,亞馬遜中國團隊幾乎每天都會與其他國家團隊進行電話會議,“我們每周都有跟進進度,比如海外購的項目中每一個細節,這個項目的工作人員會及時追蹤和跟進。”牛英華說。 在“海外購”直郵項目,產品是現成的,對接點在于中美雙方的技術人員。這個團隊里的技術人員有的在美國,有的甚至在印度。2014年雙十一之前,這個團隊加班加點,將本該在年末上線的海外購網站,用5天時間調適完工。通常,為了保證系統和頁面的穩定性,美國技術團隊會花上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做測試,并且在他們看來雙十一也不是什么國際性的大節日,但在跟中國團隊溝通過之后,技術團隊選擇加班趕工。
至于直采,則是中方的采購團隊跟美國的來合作。“假設我想要藍鉆的果仁,如果是別的平臺需要打無數個電話才能找到某某商家,我們的情況是,可能這個產品已經在我的平臺上賣了,我只需要給采購經理打電話,把廠家經理的電話拿到,告知對方需要多少量就可以了。”牛英華舉例說。
去年11月28日,借由美國的黑色星期五購物狂歡,亞馬遜中國創造出了亞馬遜海外購物節。亞馬遜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時差,當美國黑色星期五狂歡在那一天的早晨九點開始的時候,中國卻是臨近下班的四點鐘。到底該從幾點開啟中國的海外購物節,中美團隊莫衷一是。“如果是美國的早上九點開始就是中國的下午四點開始,那前面的時間怎么辦?這里面看起來很簡單的合作,但是考慮到中國的時間和消費者的習慣等等,我們決定把它搞成一個兩部曲。”牛英華說。
亞馬遜和其它進口電商一道,把美國黑五的熱度傳到了中國
首部曲發生在黑五當天的中國早晨,以直采為主題,其實用戶看到的都是亞馬遜已經進口至國內的商品。第二部曲發生在當天北京時間下午4點(美國黑五正式開鑼的時間)持續到次日的下午4點,亞馬遜海外購頁面展示出已經翻譯好的美亞上所有參與折扣的商品——所有的超低價格清單美國亞馬遜早在一周前就傳到了中國,中國團隊迅速翻譯,確保在黑五當天的中午12點順利上線。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