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P2P網貸危機調研報告
2018-07-26 18:09:22 責任編輯: 來源:零壹財經
第二章 危機成因
一、網貸行業風險事件的環境分析
宏觀層面,整體流動性收緊導致P2P行業資金供給面承受壓力,經濟下行導致借款人違約概率上升,同時,整改和備案延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信心。
(一)流動性收緊致使P2P平臺資金供給面承受壓力
可以從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規模、私募基金規模增速放緩等一些指標看出,市場資金供給增速放緩。市場整體資金供給趨緊,會波及到P2P資金供給。
1.M2同比增速持續下降
2018年上半年M2同比增速維持在低位,6月進一步下降。2018年6月份M2同比增速僅為8.0%,相比去年同期減少1.1個百分點。
圖2.1:2017年1月-2018年6月貨幣供給量M2及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Wind數據庫
2.社會融資規模降低
2018年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出現了驟減,僅7608億元,達到2016年7月份以來的最低值。2018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元,相比上年同期減少2.03萬億元。2018年前6月,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累計為2511億元,同比減少1799億元;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三大項與去年同期相比多減逾3.7萬億元。
圖2.2:2017年1月-2018年6月社會融資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Wind數據庫
3.私募基金規模增速放緩
2018年以來,私募基金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018年6月底,我國私募基金規模達到12.60萬億元。但私募基金規模增長速度呈放緩趨勢,1月份私募基金規模相比2018年12月增加5.95%,6月份增速僅為0.24,達6個月中最低值。
圖2.3: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月度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圖2.4:2018年以來私募基金規模增長速度(%)
數據來源:零壹財經整理
(二)實體經濟緊張致整體違約率上升
從商業銀行不良率、企業債違約率上升可以看出企業違約率上升,而P2P平臺借款人通常為次優借款人,違約率增加勢必更多。
1.商業銀行不良率時隔5個季度以來的首次上升
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1.77萬億元,相比2017年第四季度末增加685億元;商業銀行不良率1.75%,較上季末上升0.003個百分點,這是銀行業不良率時隔5個季度以來的首次上升,此前一直持平為1.74%。其中,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一直較高,且呈現較快的增長速度。
圖2.5:2014年以來不同類型銀行不良貸款比例(%)
數據來源:Wind
2.企業債違約概率上升
2018年上半年25只企業債發生違約,其中,1只債券違約事件類型為擔保違約,其余均為未及時撥付兌付資金;債券余額總計253.01億元,6月份違約債券余額最高,達69億元。
圖2.6:2018年前半年企業債違約情況
數據來源:Wind
3.網貸借款人違約率上升在預料之中
整體而言,商業銀行的借款人和企業債發債企業是市場中相對優質的借款人,但受經濟下行影響,違約率均開始上升。而P2P網貸平臺的借款人相對“次優”,其整體違約概率上升在意料之中。加之,網貸平臺尚未接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其借款人違約并不計入征信系統,這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人的還款意愿,增加了違約概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