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輿論影響力洗牌
2014-01-16 15:46:39 責任編輯:張澤偉 來源:重慶青年報
2013年12月26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社會藍皮書: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稱,中國大概有300名“意見領袖”。有關業內人士認為,“意見領袖”部分人的影響力超過媒體和政府。
事實上,剛剛過去的2013年,網絡輿論熱度在逐漸消退,一些專門“吐槽”社會負面現象的“意見領袖”風光不再。究竟是誰在主導網絡輿論,值得關注。
88%大V依賴傳統媒體
對網絡輿情進行年度監測,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等人的一項常規工作。2013年下半年,祝華新等人承擔了中國社科院發布的有關互聯網輿情的課題。他們從“大V”賬號中抽取活躍度較高的300名網絡“意見領袖”作為樣本進行分析,并得出初步結論。
1月6日,重青記者連線祝華新,請其對300名“意見領袖”的情況做簡要介紹。祝華新表示,“網絡‘意見領袖’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一些突發事件和公共議題上,平時這300名‘意見領袖’影響著互聯網的議程設置”。
據了解,目前全國微博用戶賬號總數已達12億,同時產生了一批粉絲大于10萬的“大V”賬號。
祝華新介紹說,300名“意見領袖”男性占據絕大多數。男性、女性人數分別為271人、29人,所占比率約為9:1,其中83%的人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絕大多數生活在一線大城市,他們對草根社會有切身體驗。
300名“意見領袖”中,多數人具備較高學歷。來自新聞媒體的83人,占28%;高等院校61人,約占1/5;企業組織42人,約占14%;自由職業者34人,約占11%;研究機構30人,占10%;黨政軍機構29人(其中軍方3人);退休人員有11人;從事社團與公益事務的10人。
“他們絕大多數人士和傳統媒體保持著較好的互動關系。”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補充說。
“2013年,有263人約88%的‘意見領袖’在傳統媒體上發表過署名文章或評論,或曾在電視臺出鏡。”祝華新認為,“‘意見領袖’在傳統媒體發聲,有助于對現實國情的理性把握、平和表達,也能進一步提升個人的影響力。”
這些意見領袖都在關注哪些領域?從重青記者掌握的情況來看,他們設置的議題主要集中在政治、社會和經濟領域。對網民關注的其他議題,比如婚姻、歷史、文化、詭異事件等,則關注較少。
有關業內人士認為,“意見領袖”應把視角適當分散到歷史、文化等領域,使相關領域的不同意見可以盡快在網絡平臺上傳播。“通過多角度全方位地影響人們思潮,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
整治后活躍度下滑24.9%
“……王石上山下山都是登頂,破釜沉名……”2013年12月30日23時左右,作為“意見領袖”之一的司馬南,在其微博上發布一條對當事人帶有調侃甚至詆毀意味的廣播,20分鐘內閱讀量達到2.2萬人次。
事實上,像司馬南一樣的網絡“大V”如今在微博上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據了解,自2013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提出互聯網“七條底線”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對互聯網輿論亂象進行整治。
8月下旬,公安部部署專項行動,集中打擊網絡有組織制造傳播謠言等違法犯罪;9月9日,最高法、最高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出臺。
網絡輿論外圍環境也因此有了明顯改變。經過幾個月的清理,網上散布負面信息的聲音明顯減少,帖文情感詞力度下降,積極正面的聲音日漸增多。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