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迎來調價窗口 成品油定價權何日能下放?
壟斷成定價權下放最大難題
雖然多數專家認為成品油定價權下放是市場化未來方向,但是均表示目前條件仍不成熟,市場壟斷成定價權下放最大難題。對此,王軍指出,當前下放定價權的時機還不成熟,因為成品油是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關系重大的極少數的產品,石油石化的行業也是典型的行政壟斷性行業,現在民間資本還不能無障礙地進入這個行業所有的經營環境和領域。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從1992年起到1998年,我國石油市場一直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國內存在數量龐大的煉油廠和加油站,彼此充分競爭。當時我國的原油進口量也不大,成品油價格一直處于低位。但是,到了1998年,國家逐步將石油產業鏈上的主要經營權“特許”給中國石油、中國石化[0.67% 資金 研報]兩家企業。隨后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一方面清理和整頓地方小煉油廠;另一方面給予兩大集團批發專營權、零售專營權。
林伯強也認為,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的前提是市場競爭充分,而且市場監管到位,這時才能考慮讓市場來定價。未來會把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給企業,但目前時機并不成熟,還無法做到。“在壟斷的情況下下放定價權,對消費者來說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企業可以想漲就漲,不遵循市場規律。”林伯強說。
盡管根據加入世貿的承諾,我國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放開了成品油的零售和批發市場,但是,民營企業并沒有絲毫因為市場的放開而日子好過。
據不完全統計,現今,中國有近80%油源掌握在“兩桶油”手中,并形成其全國性的壟斷地位。民營企業不能進口汽油和柴油,只能用一定的配額進口燃料油。此外,民營企業如要進口原油則必須持有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團出具的“排產”證明,進口后還要將原油返銷給兩大集團,由其統一安排銷售。
董秀成認為,市場化是一個逐漸的過程,我國這些年特別是加入世貿之后,一直在推進成品油市場化進程,以前別的企業都不能賣油,現在能賣了,原來批發只有兩大集團可以做,新建的加油站都屬于兩大集團,現在只有符合條件、符合市場準入門檻都可以做,民營、外資都可以做,這本身就是在走市場化的道路。
“盡管市場主體很多,成品油銷售企業很多,但是市場份額高度集中,把定價權下放給他們,居支配地位的企業可能利用市場占有率來操縱價格,雖然都知道方向是下放,但目前還做不到。”董秀成補充。
值得一提的是,本會在成品油定價權下放改革中獲得更大權力的“三桶油”也并不急于接手這一“燙手山芋”。此前,中石油高層曾表態,期待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進一步完善,不過并不贊成當前將成品油的定價權下放給企業。“市場化是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方向,但現階段仍需要政府調控,希望政府在合適時機再下放定價權。”
除了市場壟斷不利于成品油定價權下放外,業內認為目前的能源戰略也對成品油下放有一定約束作用。
分析人士王金濤稱,由于國內石油儲量比較少,加上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汽油消費增長迅速,對外依存度每年遞增,牽涉到石油的問題,國家都提升到能源安全的高度,很難一下子全部放開,讓非國有資本都進來,在這個大環境下很難去談定價權的下放。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此前也明確表示,放開油價并不意味著政府對價格放任不管。無論是市場機制較完善的歐美國家,還是剛剛完成市場化或正在向市場化過渡的國家,各國均通過行業立法、設立分銷商資質、建立健全技術法規體系等手段規范石油企業的經營行為,制止價格壟斷、哄抬物價、惡性競爭等行為。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