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迎來調價窗口 成品油定價權何日能下放?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1日,油價迎來調價窗口,漲幅或超100元/噸。
根據成品油定價機制,今天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將再次開啟。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推出后,已經經歷了5次調價窗口,由于漲幅不足,其中兩次調價擱淺,頻繁的調價推遲,引發市場有關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呼聲。在這些呼聲中,把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給企業、實現成品油市場化無疑是最徹底也是最受市場關注的改革措施。
定價權下放是市場化方向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日前表示,將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給企業,是我國油價改革中關鍵的一步,改革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徹底的市場化。
“目前討論的一個方案是,當國際原油價格在每桶130美元以下的時候,政府向三大石油公司放權。這也意味著,成品油定價機制將從原先的審批制向備案制過渡。” 姜鑫民說。
縱觀國外成品油定價機制,目前,世界各國國內市場成品油價格的形成機制主要有市場競爭形成價格和國家定價兩種。
日本的石油價格在1996年之前由政府嚴格控制,1996年后,石油市場逐漸開放,目前成品油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日本政府不再采取行政手段來控制市場價格。
而在美國,汽柴油價格會隨著原油價格的波動隨時調整。美國汽油隨行就市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它的成本構成中原油成本占據主要部分。按照美國能源部近年的統計,汽油平均成本中,55%是原油、22%是煉油環節、19%是稅收、4%是批發和營銷。原油價格上漲,汽油價格自然飆升;原油價格下跌,汽油價格隨著下跌,這也迅速反映到各加油站的定價上。
韓國石油價格市場化進程和我國類似,經歷了政府定價、與國際市場接軌和價格放開三個階段。1994年開始,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先是建立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聯動機制,然后建立與國際市場成品油價格聯動機制,并于1997年開始,石油價格完全市場化。
盡管我國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經過數輪改革,但目前成品油定價依然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王軍表示,從長遠來看下一步成品油改革的最終目標還是要與國際接軌,完全的市場化,要把定價權交給市場,不需要像現在這樣等待發改委每一次進行下發調價的通知。
“一個完善成熟的市場經濟,價格就是應該由市場、企業來決定,企業會根據供求對價格進行調整,供不應求就提價,供大于求就降價,也是符合市場規律。”中國石油[-1.62% 資金 研報]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也認為,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給企業后,就相當于完全市場化,就沒有現在定價機制存在的預期、延遲等問題,優勢非常明顯。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目前歐美等國都已經把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給企業,就是讓市場決定價格,就是企業根據市場的變化來進行調動,政府主要起監管作用。
在姜鑫民在看來,目前90%的國家和地區的成品油價格是市場化的,國內油價未來發展方向也肯定是要市場化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