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賣越多虧越多 煤電互保究竟能否救市?
煤炭產業持續低谷。據前瞻網記者了解,6月17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726萬噸,比上星期多了76萬噸。這一天,山西省五寨縣國新能源煤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褚向東又打了幾十個電話,想看看自己的客戶中誰家還能再裝一船煤,最終的結果讓他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沒人愿意裝,“開始時會失望,但久了也就習慣了。”
煤炭市場的供需關系從去年6月開始再一次發生了逆轉,供大于求的局面一直持續至今。褚向東主要做的是電煤,大多發往華東、華南的電廠。去年全年的運煤量為700萬噸,而今年截至目前運煤的量不足去年1/3。
“我的煤成本大約在每噸590元,而現在對外出售的實際價格也差不多是這個價格,就這樣,還是沒什么人要。”褚向東表示。
但這似乎并不是最糟糕的,據了解,目前貴州、遼寧、安徽、內蒙古等省份中小煤礦停業停產的狀況很多,河南、山東、河北等省份雖然相對來說這樣的較少,但也有不少企業都處于倒閉或者退出市場狀態。
目前,煤炭市場仍然處于下行態勢,尚未觸底。進口煤量的持續增長,極大地沖擊了國內的煤炭企業。5月份,國家能源局下發文件擬將限制煤炭進口。而為了穩定地方財政收入,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等省份開始一輪“救市”措施。河南出臺“煤電互保”政策、山東限裝外地煤炭之后,產煤大省山西也在研究出臺限制外省煤炭入晉辦法。
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一動就賠錢,是今年煤炭市場的真實寫照,不僅是煤炭經營公司,還有煤礦。褚向東說自己去年賠了4000多萬,但這似乎并不是最糟糕的,褚向東周圍一同奮戰過的同行們,有90%以上公司都處于停業或者半停業的狀態,維持的也都很艱難。“不想做了,做不下去了。”褚向東說自己想休息一下,確實有些累了。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現在很多人不敢接,是對未來的預期無法把握,“不好做在于對于未來預期的不明確。”
實際上,煤炭市場從2011年11月開始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到現在已經一年半的時間了。2012年,火電發電指標同比增長0.1%,如果算上電廠的能耗提高,煤耗其實是下降的。這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了煤炭的需求確實在減弱。
山西的電煤根據質量不同、運輸條件的不同,價格會有所不同。拿5500大卡的電煤來說,如今的價格基本在每噸230-240元,運輸條件不好的礦甚至已經降到了每噸200元以下,但即使這樣,前來拉煤的客戶以及中間商還是少了很多。
山西一家煤礦的孫經理算了一筆賬,一噸煤包括應該繳納政府的各種稅費、工人工資以及設備檢修等在內的完全成本為280元左右,但現在好的時候一噸煤差不多能賣到240元,這樣下來,賣出去一噸煤企業要虧40元左右,這意味著,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大多數煤礦都處于停產或者減產的狀態了,現在各家基本都是在消化庫存。”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