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企業自殺相殺 產業陷虧損擴產循環怪圈
2億噸的過剩產能、資產負債率逼近警戒線、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持續虧損的局面與不得不持續生產的矛盾,讓鋼鐵企業集體陷入了一個“擴產—虧損—再擴產—再虧損”的怪圈。而被牽入怪圈的不僅有政府、銀行還有上游供貨商和下游鋼貿商,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穩定。以下,是針對鋼企產能、庫存、資金鏈等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
誰為過剩產能買單
淘汰落后產能倒逼企業把規模做大
“停產是自殺,而不停產是殺別人。”這是如今鋼企堅守的一條信念,包括寶鋼、武鋼、鞍鋼等央企在內,都冀望于頂著庫存高企壓力繼續生產來熬過這個冬天。
然而,越產越虧的“死扣”仍在持續發酵,使大大小小幾乎所有的鋼鐵企業猶如進入了一個早被設計好的局,無法自主選擇。
用降價清庫存
河北民營鋼廠老板張建(化名)已經有好多天沒睡好了,每次走過主廠區,“看著那一堆堆的鋼材就鬧心。”張建說。
張建的鋼廠年產能不到1000萬噸,但4月份的鋼材庫存就達到了10萬噸。
自去年以來,各大鋼廠庫存普遍處高位。從寶鋼股份年年報獲知,寶鋼鋼鐵產成品庫存2012年達到220.7萬噸,2011年為211.6萬噸。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滬深港三地上市的50家鋼企2012年存貨達1555.36億元,2011年更高,達2575.96億元。
自寶鋼、武鋼*ST鞍鋼下調6月鋼材出廠價之后,我國最大的民營鋼企沙鋼集團(002075.SZ)也于5月21日發布了5月下旬建材價格調整信息,其中,三級螺紋鋼、高線、盤螺等主要品種價格每噸下跌30至50元。
行業對后市的悲觀情緒正在蔓延,鋼廠的高爐、生產線卻都在一直運轉。自4月15日起連續多日走訪鞍山、上海、武漢、河北等多地鋼廠實地調查發現,“生死存亡之下,沒人主動停產,盡量不限產,拼的就是看誰先死掉”,這是包括鞍鋼、寶鋼、武鋼以及河北民營企業如今前所未有的一致信念。
武鋼集團外宣辦主任孫勁表示,“船小好調頭,沒高爐只有后端生產線的小鋼廠紛紛關停,等行市好了再開工,然而大中型鋼廠卻沒那么瀟灑,單停了高爐這一項,成本就相當大。”
張建告表示,大型高爐一旦點火后就不能輕易停止運行,否則會使爐體受到嚴重損傷。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壓縮生產又不能停火,所以只能降低爐溫,使高爐處于保溫狀態,延長產品出爐的時間,減少營運成本,這被稱為悶爐。為了保證高爐生產的連續性,必須要儲備足夠數量的原料。
實地調查獲知,鞍鋼有7個3000立方米左右的大高爐,而武鋼有8個大型高爐,寶鋼數量也不少,沙鋼擁有國內目前為止最大的高爐,達到5500立方米。
游戲規則并非高爐不能停這么簡單,更為重要的是,爭奪市場空間的惡戰始終在上演。
張建曾嘗過其中的苦澀。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張建就主動減產了200萬噸,從原來的年產800萬噸變為600萬噸,那時資金果真周轉過來了,但后來由于2009年國家“四萬億”刺激行情轉好,又增產200萬噸,然而這部分卻沒人要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