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企業自殺相殺 產業陷虧損擴產循環怪圈
下游
掙扎的鋼貿商
位于松江的磚橋倉儲基地,是上海鋼貿商的集中地之一,一噸噸鋼材整齊有序地堆放在場地上,不少鋼材蒙上了厚厚的一層銹跡,場地內偶爾能看見工作人員操作龍門吊將鋼材在場地內進行移位。
“從我們這兒提貨都要把出門證交給我們,去年從我們這兒收取的出門證有500多張,今年到現在為止也只有50多張。”磚橋基地的一名工作人員透露,“這個市場里有很多貿易商現在都走了,有些是生意做不下去了,有些則是欠了錢,連夜跑路的。”
在探訪的全過程中,未見到一輛大卡車來拉貨,唯一從大門經過的僅僅是一輛平板三輪車拉了兩三根鋼材。“就這50張出門證里面,還有挺多像這樣的,取走兩三根去做加工。”上述人員表示。
而在磚橋基地外的一家掛著鋼鐵公司牌子的鋼貿公司,現在已經完全撤下了所有和鋼貿有關的貨物,改做起了農貿生意。
貿易商出貨不暢,鋼材庫存也在持續上漲。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主要鋼材市場、鋼材品種社會庫存量比上年末增加了1000多萬噸,增幅超過80%。同期大中型鋼企庫存為1483萬噸,比年初的1006萬噸增加了477萬噸,增幅47.4%。
“現在情況非常慘淡,我手上囤積的庫存根本沒法消化,有些是春節前就囤下的,到現在還沒賣出去。”一位鋼貿商透露,“現在我們一邊要盡快把貨賣出去,另一方面還要應對銀行的貸款壓力,不得已只能選擇低價拋貨。”
隨著處境變得愈發艱難,鋼貿商與鋼廠的矛盾也日益加劇。今年以來,不少貿易商分別聯合起來向鞍鋼、沙鋼等大型鋼廠進行“逼宮”,要求鋼廠下調出廠價格,加大補貼力度。
“由于我們現在的售價和鋼廠的出廠價處于嚴重倒掛的現象,不少人的生意幾乎沒法做下去,除了正面向鋼廠提出協商以外,一部分的貿易商已經提前離場。”一位鋼貿商反映。
據了解,由于鋼廠和貿易商之間的矛盾仍在升級,現在市場上已經有不少貿易商和一些大型鋼廠“撕破臉皮”,他們紛紛開始投奔二線鋼廠懷抱,助其從一線鋼廠口中搶食,甚至有鋼貿商向一線鋼廠公開討債。
2012年之前,上海型材市場一直由馬鋼、萊鋼、津西、日照四大鋼廠所把控,而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申城二三線鋼廠資源逐漸占據上風,四大鋼廠的資源占比則縮減到五成以下。
“由于二線鋼廠的成本普遍比一線的大型鋼廠成本要低,而且對貿易商也沒有業績要求方面的考核,甚至在政策上還會給予一定的照顧,另外,這些二線鋼廠生產的一些中高端產品質量并不差,因此不少鋼貿商都開始從一線鋼廠抽身出來,轉投二線,甚至三線的鋼廠。”我的鋼鐵網分析師沈一冰表示。
南京鋼貿協會會長戴美林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做一線鋼廠基本不賺錢,公司利潤主要靠二線鋼廠,另外,二線鋼廠隨行就市,對經銷商并無業務量方面的考核,但近期公司在二線鋼廠上的銷售量反而躍至六成以上。
事實上,縱觀整個國內鋼鐵市場,除了要應對鋼價不斷下跌的窘境,還要頻頻應付國外發起的反傾銷訴訟。為了應對國外不斷揮舞的反傾銷“大棒”,中鋼協日前對外透露,目前,國家正在對鋼鐵行業的成本進行調研,一旦成本價確定,將對故意低于成本價銷售的鋼企進行曝光等懲罰。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為了防止惡意競爭而建立的黑名單,非但沒有迎來叫好聲,反倒引來了諸多鋼貿商的擔憂。
“這樣的名單一出來,如果對鋼廠降價的行為產生遏制,我們的生存該怎么保障,現在情況這么糟糕,下游需求非常弱,我們現在本來就已經在不斷虧欠,如果這份名單真的公布,我們就會賣得越多,虧得也越多,整個市場的秩序都會出現混亂,生意沒法做了。”上述鋼貿商直接表達了自己的焦慮。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