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訂單遭搶奪 鴻海丟單營收大跌凸顯代工難題
鴻海的代工難題
顯然,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代工廠商,鴻海的優勢無人可比。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曾經對外稱,為什么蘋果要將訂單交給他來做,因為別人做不了的事情只有他能做。
而看起來也的確如此。盡管鴻海旗下富士康的管理問題與質量問題頻出,但其一百多萬員工所造就的生產速度以及規模生產下的生產質量,在代工領域還無人能比。
美林證券臺股研究部主管鄭勝榮也稱,和碩在大陸的人力無法與鴻海相比,而且和碩今年也沒有新增智能手機生產線,所以鴻海還是廉價iPhone的主要組裝廠。
而事實上,一直認為代工領域不賺錢的鴻海正在朝商貿方向轉型。在代工這條產業鏈上,鴻海正在努力從利潤最低下的終端組裝廠商向上游攀爬。鴻海高層曾對外表示,只給鴻海打上代工的標簽是不對的,“我們在零部件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從玻璃到電纜連接器。”
但鴻海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是,與那些靈活而便于管理的中小型同行相比,已經發展成巨人的鴻海正在喪失自己的代工優勢。
一方面,以鴻海規模化的生產方式與不斷上升的人工成本,它無法再以“低價策略”去贏得更多的蘋果訂單。上述業內人士分析稱,“如果鴻海把價格壓得太低,那就會導致開工一天賠一天。大工廠肯定不如小工廠靈活,利潤再低也能賺錢。”
一季報顯示,鴻海一季度營業利潤率為1.7%。相比去年全年2.8%的營業利潤率,這個數字已經很低。但與和碩相比,鴻海顯然“賺得太多”。
與此同時,鴻海依舊在代工生產上遭遇到訂單生產與勞工法規之間的矛盾。
5月16日的最新消息稱,蘋果向富士康指派的勞動監督組織公平勞動協會(FLA)指出,盡管富士康試圖在7月大限前減少工時以符合大陸法規,但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FLA表示,富士康已將每周工作時間減少至最多60小時。但富士康的承諾是將工作時間降至每周40小時的大陸法規上限,外加平均9小時的加班時間。
在三四季度訂單不斷的時候,這顯然無法滿足鴻海的訂單生產。而大幅擴張無疑又將給郭臺銘增加用工成本與管理成本。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