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恫中國 中國奶業的陰影不能僅靠“國外奶粉”
圖示:中國人什么時候喝上中國人產的“放心奶”
5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三鹿應聲倒地,乳品業風聲鶴唳信念崩潰,原本充滿生機的朝陽產業,一夜之間近乎坍塌。
不僅是產業本身遭遇滑鐵盧,整個中國制造食品聲譽在國際上瞬間一落千丈。“2008年6月之后,一部分美國超市的朱古力和餅干架上都寫著顯著的大字:ChinaFree,即‘不含中國’。一家美國報紙甚至索性用《三聚氰胺腐蝕中國制造》當作頭版頭條報道的標題。”一位乳制品企業高管如此回憶。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吳松航在行業最困難的時候曾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有朋友勸他改行,他回復:“我太愛這個行業了,不能眼睜睜看著它就這樣倒掉。”
過去5年是乳業艱難重建的過程。5年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等多部門以及地方政府在規范奶源、價格、質量標準等方面屢出重拳,但乳業黑幕仍源源不斷爆出。
2013年3月20日“兩會”剛剛結束,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緊急召開了一次主題為“提升品質、提振信心”的乳品行業座談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總結時沉重地說:“限購令剛剛實施的兩天時間里,香港特區就因奶粉問題拘捕了45個人。作為負責乳制品行業的同志們來說,我們心里有一種心疼的感覺。”
在黑龍江雙城的寒風中,時而有奶車駛過早春蕭瑟的街頭。一位要求匿名的企業家說,三聚氰胺事件本應當成為乳品行業的一個起點,但遺憾的是,規則仍然沒能戰勝潛規則,運行機制仍未理順,行業共識遠未達成。“有些人,會永遠被釘在乳粉行業的恥辱柱上。”
事實上,在2008年后,中國乳業幾乎從沒有過純粹的時光,它一再被捆綁和裹脅,最先是商業利益,然后是民族感情,現在則淪為滋生群眾情緒的輿論場。在香港特區政府宣布“禁奶令”后,行業信心更是跌至冰點。
“鹿”死“牛”手?
在3月20日由主管部門召集的一個行業座談會上,伊利集團副總裁陳福泉和蒙牛乳業副總裁丁圣并排坐在一起。丁圣發言時,陳福泉不時點頭表示贊同,場面頗為融洽。尤其在對待媒體問題的看法上,兩人驚人地一致。
而會場之外,伊利與蒙牛——中國最大的兩家乳品企業之間的搏殺與激斗一刻都沒有停止。同處呼和浩特市的兩家乳品企業,不可避免地展開了從奶源到營銷再到管理等方面的激烈競爭。
2004年之后,蒙牛在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上后來居上超過伊利,坐上了業內第一的寶座。隨后,伊利獨家獲得奧運會乳品冠名權,并拿下了內蒙古“一杯奶”生育關懷行動的項目。當年兩家公司年中報顯示,伊利的銷售額超過蒙牛2億元。雙方地位此消彼長,并就此大打價格戰,在市場上經常擦槍走火。
蒙牛的競爭力來自于成功進行了“先建市場、后建工廠”的探索。公司在與中國營養協會聯合開發了一系列新產品后,沒有按照慣例投巨資上廠房、引設備,而是著力通過廣告宣傳品牌,然后以托管、承包、租賃、委托生產等聯合的辦法,把區內外8個中小型乳品企業變為自己的生產車間。
此后的一年時間內,“草原雙雄”摩擦不斷。乳協與奶協多次出面調停戰火,雙方從明爭轉為暗斗,但手段更為激烈。2005年,雙方高管曾在地方主管部門的邀請下展開談判,約定“不打價格戰了,這樣下去遲早會把行業毀掉,不如一起提價”,并將提價日期定在了2005年3月15日。但這一天,伊利和蒙牛都紋絲不動,誰也沒有調價。“他怕我不守信用,我也怕他不守信用。”蒙牛一位中層表示。
乳品行業內,“鹿死牛手”的說法廣為流傳。在雙城,一位乳企高管提起多年來乳品行業的惡性競爭憤恨不已:“蒙牛用了不到10年時間就達到了三鹿30年才積累起來的規模,要說沒有水分,你信嗎?”
在哈爾濱,黑龍江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軍喜提醒:“你們可以查一下財務報表,三聚氰胺事件前的3年時間,正是蒙牛高速成長的3年。”
北安完達山乳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昊告訴記者,三聚氰胺事件爆發的2008年之前,由于奶源沒有保證,蒙牛一到旺季便四處到奶農手里高價收購奶源。“蒙牛的人多次找上門來,張口就開出高出市場20%的收購價格。奶農跟我們簽訂的是長期供奶協議,本沒有多余的奶賣給蒙牛,但不符合標準被我們拒收的奶,摻了水的奶,蒙牛都會收。2008年之前,奶業的負面消息大多數是跟蛋白質含量不達標相關的。”
搶奶的直接后果,便是奶源質量失去保障。劉昊說,因為當時奶價已經遠超市場正常水平,原料奶蛋白質含量不夠時,在利益的驅使下,衍生出了靠添加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質檢測含量的行為。“在出事之前,往奶里添加三聚氰胺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如果完達山當時沒有自己的牧場,同樣會陷入三聚氰胺風波。”
雙城一位乳企高管稱,蒙牛發起的搶奶行動,徹底打亂了中國乳業的生態平衡,并點燃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導火索。“但出事后,三鹿為整個行業償還了欠債。”
在三鹿倒掉后的一年時間里,三元仍然飽受其拖累。一位三元管理層人士向記者證實:“你在家樂福買一罐三元嬰幼兒奶粉,不等你結賬,就會有不明身份的人悄悄過來提醒:三元的奶粉是三鹿生產的,三鹿你知道吧?就是三聚氰胺出事那個。還是買蒙牛吧”
內斗攻訐
5年來,行業中的爭斗沒有消弭,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手段較之以往更加隱秘,也更讓競爭對手防不勝防。
想方設法把控質量、做好產品,黑龍江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景海并不頭疼。但國產奶粉之間的自相殘殺與攻訐,卻讓他感到困惑不已。
“乳品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寧江回憶,2012年夏天的一個凌晨,一輛小面包車開到了完達山在松北附近的一個奶站,車上下來的人把兩個又臟又破的奶桶扔在奶站門口,拿起相機準備拍照,被門衛發現后倉皇逃逸。
得知此事后,完達山第一時間向當地警方報了案。調查結果公布后,完達山上上下下都覺得后背發涼——對方竟然是另一家乳品企業雇傭的假記者,準備拍攝完達山奶源基地臟亂差的景象進行公布,借此在輿論界造勢,打壓完達山。
“完達山用這么臟的桶收奶,那產品質量得多差?我們總說自己質量好,沒出過質量問題,競爭對手就會想辦法讓你出點問題??晌覀兌际菣C械榨乳了,哪還有桶啊?我們1000多個奶站也沒有一個桶。”王景海苦笑著告訴記者。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