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行業如何破解困局?
政企聯手破解困局
面對接踵而至的雙重打擊,政府及光伏企業密切觀察形勢,順勢而動打出了左右手同力出擊的組合拳,合力破解光伏行業面臨的發展困局,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7月26日,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四大中國光伏企業,代表光伏發電促進聯盟和中國光伏行業正式在北京發表聯合聲明,強烈呼吁歐盟慎重考慮對華光伏發起“反傾銷”調查,呼吁中國政府積極維護國內企業合法權益,力求阻止歐盟立案。
針對光伏產品出口受阻,國內光伏企業另辟出口,轉向開拓國內市場和一些新興市場。政府為鼓勵國內市場開拓,擴大內需,啟動了“金太陽示范工程”、“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主要是采取財政補貼的形式對太陽能發電、光伏行業先進的項目以及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如買一臺熱水器補助100至400元不等來讓利消費者進行相應的補貼。
在過去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國家連續發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及《“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兩大政策文件,其中均著重提及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分布式發電系統,尤其是太陽能光伏產業更被列為發展分布式發電的最重點領域,光伏分布式發電絕地突圍已然是箭在弦上。
山泰集團宇泰光電公司負責人則建議,當前形勢嚴峻,如果單靠一個或者兩個企業的行動,無法從根本上扭轉局勢,國內光伏企業應該迅速組建一個產業聯盟,在產業聯盟的統一指揮下,來共同應對各種行業內問題,使國外業界了解中國業界的力量和決心。
力諾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力諾集團主要選擇向電力工程公司和國內各電站提供發電,靠生產組件及搞電力工程等來降低出口減少造成的影響。
李衍山介紹,目前光伏企業將國外市場的重點由歐美轉向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國家地區的新興市場,東亞,南亞的市場正在努力開拓,會需要一個較長期的過程,但只要堅持下去,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積極信號正初顯
“行業持續低迷,光伏產品的價格也持續下跌,目前的價格已經較去年同期下降了四成左右,這對很多企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長許崇慶介紹。他分析認為,價格的大幅下降也許不完全是壞事,這帶來了事實的裝機成本的下降,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國內光伏電站建設的加快。
李衍山也表示,短期內光伏產品對歐美的出口情況不會得到大的緩解,并且最近光伏電池成本下降嚴重,盡管對光伏企業來說并不一定有益,但對使用者來說是件好事,有利于國內市場的開拓發展,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光伏產業的虧損。
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可再生能源發電在電力體系中將上升為重要電源,其中,2015年我國太陽能發電將達到2100萬千瓦,較原規劃的1000萬千瓦增加一倍多。目前,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不過200萬千瓦左右,為今后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同時,國外市場開拓也開始出現新的積極信號,山東省光伏行業出口由去年四季度的1.2億美元,逐步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1.4億美元和二季度的1.5億美元,呈現企穩回升的態勢。
許崇慶認為,盡管目前光伏行業出現生產逐步恢復的好轉跡象,但整個產業的恢復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也不會再出現過去的爆發式增長,而是恢復到一個理性成長的階段。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