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退出困境:光鮮下的暗淡
分享到
2012-05-22 14:37:37
責任編輯:王逸之
來源:前瞻網
未來中國PE的理性回歸
然而,在新的行業發展形勢和規則體系之下,未來中國PE的理性回歸,是所有人的期待。
首先,退出渠道亟待創新。從國際慣例來看,知名的投資機構如黑石、凱雷等主要從事兼并收購業務起家,IPO只是其眾多項目運作方式之一,并非全部退出渠道。未來一段時間,立足產業整合為主的兼并收購更值得看好。由于IPO退出風光已不再,而并購退出開始升溫,特別是在2011年下半年,退出案例數量驟降,機構退出開始受阻。數據顯示,2011年共有123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從被投企業中實現退出,案例數量較上年同期的138筆下滑10.9%。
未來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價差縮減已成為業內共識。有專家建議,專業化創投公司應“向前走、向后看”。向前走——著力發展早期項目投資和并購業務,目前一些先知先覺的機構已經決定將投資階段前移,關注更早期的項目而非已經成熟的企業。向后看——不斷擴容的創業板提升了中小企業上市預期,企業更愿意直接IPO。然而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是家族企業,控制權旁落將使得向后看遇到了一定阻力。
其次,注重LP的發展。在目前中國政策環境和當前資本市場環境下,PE比較愿意追求短期利益和盡快分紅,很難培育成熟和有獨創能力的管理人隊伍。由于國內PE管理隊伍離成熟階段還有較大距離,因此“十二五”期間LP的發展仍是行業發展重點之一。
再次,繼續加強監管體系的明朗化和制度化。兩級監管更適合還是一級監管更適合?由中央監管部門來備案還是分為中央和兩級監管更適合?如何更有效的防止PE腐敗?如何理性降低市盈率?如何讓全民PE回歸理性?這些問題都是PE行業今后發展需要考慮的監管問題。監管步調跟不上,PE行業的發展將面臨很長時間的混亂。
最后,加強PE退出渠道的政策引導。由于IPO渠道對PE行業誘惑太大,導致并購市場、杠桿融資和并購貸款等金融創新很難發展起來。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制定合理的政策,實現PE退出由IPO轉向以并購為主,促進PE行業真正成熟健康的發展。
投資機構的暴富神話將隨著退出難度的增加而逐漸褪色。
在國內高收益債券和并購杠桿貸款市場尚未形成的情況下,90%以上的PE退出渠道是IPO。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
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