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方驚魂一日
作者|林藥師 來源|醫曜(ID:yiyao-jinduan006)
從創新藥龍頭,化身為暴雷股,可能僅需要一天時間。
5月24日,國內最耀眼的創新藥公司康方生物股價突然閃崩,當日最深跌幅近45%,接近腰斬。面對股價突然之間的暴跌,康方生物管理層中午迅速下場回應:臨床數據不及預期系誤讀,并表示臨床數據結果是“相當正面的。
管理層親自下場重塑預期,康方生物對于股價巨幅波動不可謂不重視。果然在管理層的努力下,康方生物當日股價最終迅速回升,單日跌幅定個在22.89%。然而,就當很多投資者認為康方生物股價將在這個小波折后重新走牛時,市場卻用腳投票,康方生物股價下一個交易日繼續下挫。
無論是近期市場中的解讀,還是管理層的正清,都表明了康方生物并沒有投資者開始預想的那樣糟糕,但為何股價還是難以阻止股價的下跌呢?回溯這一年創新藥企的表現,很多明星公司股價突然閃崩已經多次出現,究竟為何受傷的總是創新藥呢?
01
那些閃崩的“創新藥們”
在過去一年中,明星創新藥公司已經發生過多次閃崩:康諾亞(跌幅24.46%)、貝達藥業(跌幅19.76%)、加科思(跌幅25.32%)、康寧杰瑞制藥(跌幅22.59%)、康方生物(跌幅22.89%)。
探尋這些明星公司股價閃崩的原因,普遍都與市場預期下降有關。康諾亞、康寧杰瑞股價閃崩的原因與康方生物類似,也是市場認為臨床數據未達預期;加科思的閃崩則更加直接,因艾伯維終止了SHP2抑制劑的合作。
圖:過去一年閃崩的創新藥公司,來源:錦緞研究院
復盤這些閃崩公司股價的后期表現,盡管閃崩當時股價已經大幅下跌,但后續卻并未發生股價超跌反彈的情況,而是在不斷爭議中沉淪。如果以現如今股價為標尺,除康諾亞股價跌幅為11.5%外,其他公司股價均較閃崩之后下跌30%以上,加科思更是因跌出港股通而遭受暴擊,跌幅超過61%。
以史為鏡,康方生物股價閃崩之后,或許很難出現如很多樂觀投資者預想中的迅速超跌反彈,對于康方后續的股價預期,投資者還是應該更加冷靜。
02
創新藥“長板理論”
盡管股價時常發生閃崩,但市場對于創新藥公司的估值還是極為包容的。
不同于很多產業受限于“木桶理論”而難以獲得市場認可,市場對于創新藥的估值邏輯一直都是以“長板理論”來進行的。“長板理論”是“木桶理論”的反面,我們對其在股市中的定義為:市場對于創新藥公司的估值更愿意基于企業的長板。
對于一家企業而言,存在諸多估值維度,如業績維度、管理維度、預期維度等。一直以來,傳統仿制藥公司估值較低,那是因為市場對他們態度極為苛刻,總是以多種估值維度中最低的業績維度進行估值,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傳統仿制藥公司股價呈現長期穩態,難以受到創新事件驅動。
與之相反,市場對于創新藥的估值從未以業績維度出發,而是始終以企業的“最長板”預期維度進行估值的。如果單純以業績維度估值,那么即使目前最牛的百濟神州,其估值可能也將被大幅下修。
以“長板理論”進行估值,意味著市場極為看好創新藥企的后續表現,它們愿意為了企業的未來而買單。但同時,預期維度又極為敏感,預期很容易受到創新事件影響,所以只要披露的數據稍有不慎,那么就會引發股價的巨幅震蕩。
當創新藥公司股價閃崩時,它們最愿意用業績向好來證明自身。但實際上,這樣做根本無濟于事。因為公司強調的是業績維度,而市場卻從未以業績維度進行估值,因為若以業績維度進行估值,創新藥的股價并不會有如今的表現。
基于此,無論創新藥股價表現如何慘烈,但投資者還是應該承認,市場對于創新藥企業的估值方式還是要明顯比傳統藥企更加寬松的。創新藥的估值往往由預期長板決定。
03
閃崩是長期預期的塌陷
康方生物股價閃崩之后,管理層積極回應,稱臨床數據并無太大問題。退一步說,即使存在問題也不應該引發如此大幅度的股價閃崩。
但實際上,這相當于用數學來回答哲學問題,兩者探討的根本不是一個維度上的事情。康方生物股價的閃崩并非完全的事件影響驅動,而更多是市場長期預期的扭轉。對于此前的康方生物來說,沒有超預期,其實就是未達的不及預期。
或許有很多投資者認為,這樣的說法對于康方生物太過嚴苛,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創新藥企之一,康方生物不應背負如此大的壓力。但如果投資者復盤康方生物過去兩年的股價表現,就會發現康方生物是為數不多股價得到持續拉升的創新藥公司,絕對位列股價表現最好的第一梯隊。
雙抗平臺疊加出海預期,讓市場給與康方生物估值打滿。尤其在AK112以5億美金首付款,45億美金里程碑款授權給名不見經傳的Summit后,樂觀投資者開始主動腦補康方生物后續管線的天價BD交易,甚至已經提前開始計算AK117能夠換回多少資金了。這顯然已經將偶然的天價BD交易當做一種必然。
從本質而言,康方生物閃崩之前的股價,并不是理性價格,而是在公司不斷超預期情況下的樂觀定價,其背后存在明顯的樂觀預期帶來的估值溢價。
當康方生物披露的數據沒有此前那般超預期后,那些追求持續超預期的投資者必定失望回歸,而這種觀點的投資者達到一定規模,大量集中拋售就會引發股價閃崩。
公司基本面發生變化了嗎?實際并沒有。只不過當人人都將超預期視作一種常態,正常預期也就變成了一種不及預期。
對于公司來說,預期管理是一門學問,并非預期越高越好,而是應當越貼近公司基本面越優。若預期被打的過高,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導致態度搖擺的投資者倒戈,從而引發不必要的麻煩。正確引導投資者情緒,保持股價與公司基本面長期穩態,切不應以股價的強勢而自喜。
正如我們一直以來的觀點:投資者應該給創新藥一些時間。創新藥要發以十年為單位,投資其實亦然。如果過于追求短期利益,那么實則就是在大眾情緒之間博弈,從而誘導投資者的關注點偏離到了公司基本面之外。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醫曜(ID:yiyao-jinduan006),作者:林藥師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