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飛船都能造,俄羅斯為什么沒造出互聯網巨頭?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沈玉傾 來源|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
■ 誰是俄羅斯的騰訊和百度?
■ 俄羅斯錯過了什么?
■ 俄羅斯為什么不適合創業?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斷加碼。
先是凍結俄羅斯的各種資產,之后將部分俄羅斯銀行從國際資金結算系統SWIFT剔除,這意味著俄羅斯被排除在主流國際貿易體系之外。
加入制裁大軍的不只是政府,還有大量的企業。
目前,蘋果、微軟、英特爾等宣布停止在俄銷售產品和服務,谷歌、推特等公司則在自有平臺上封鎖或限制俄媒發布的內容。
在一些領域,俄羅斯進行了強硬的反制裁,比如將停止向美國交付火箭發動機:RD-180。這款發動機被美國人稱為“技術奇跡”,即便再過10年也無法生產出替代品。
但在互聯網領域,俄羅斯拿不出什么實質反制裁措施,顯得有心無力。
我們知道,俄羅斯不缺乏技術,他們能造宇宙飛船和航母,也能造洲際導彈和核潛艇,為什么誕生不了一家可以與西方抗衡的互聯網企業?
01
起了個大早
1995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元年,中國電信開通了北京、上海兩個Internet的節點,為公眾提供了一條連接互聯網的路徑。
這一年,馬云在美國接觸到互聯網,他從杭州師范辭職,開始了第一次創業;丁磊辭去了寧波電信局的工作,去到廣州創業;年底張朝陽放棄在美國的學業,回國創業。
中國互聯網創業大幕就此拉開。
幾乎同一時期,俄羅斯的互聯網也在迅速完成從零到一的進程。1994年,阿卡迪·沃羅茲和他的老同學伊亞·塞加洛維奇一起開發了一款搜索引擎:Yandex。
盡管直到1997年9月,這款搜索引擎才正式上線,但它還是走在了很多搜索巨頭的前列:雅虎在1994年成立、谷歌在1998年成立、百度則要等到2000年才會上線。
2011年,Yandex在美國上市,融資13億美元,當時還創下了2004年谷歌上市以來互聯網融資的最高紀錄。
Yandex也成為俄羅斯本土影響力最大的互聯網企業之一,美通社2014年的一則數據顯示,當時的俄羅斯搜索引擎市場,Yandex市場份額為54%,谷歌位居第二,為34.9%。
另外一家在互聯網初期便成長起來的公司是Mail.Ru,成立于1998年,起初以電子郵件服務得名,現在是俄羅斯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這家公司曾在2001年經受了一次大的改變,投資人尤里·米爾納在2001年接手,中途Mail.Ru大規模重組,裁員近70%,到2010年底其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達到70億美元。
時至今日,Yandex與Mail.Ru是俄羅斯本土兩大互聯網企業,他們的商業版圖越來越大,有一種形象化的表述是,Mail.Ru集團相當于俄羅斯的騰訊+淘寶,Yandex則相當于百度+支付寶+滴滴。
但在資本市場,他們的市值均不到100億美元。
相比起Yandex與Mail.Ru成為早期俄羅斯互聯網的代表性公司,有一個俄羅斯投資人及投資機構,在全球互聯網領域都更加出名、影響力更大:尤里·米爾納及DST。
米爾納早年畢業于莫斯科國立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專業,隨后繼續在俄羅斯科學院的列別杰夫物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但中途放棄學業轉向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學習,成為第一位前往沃頓商學院的蘇聯人。
從沃頓商學院畢業后,米爾納曾短暫在銀行業、金融業工作,不過1999年,摩根士丹利明星分析師瑪麗·米克爾發布了一份關于歐洲互聯網崛起的報告讓他看到機會,他從此投身互聯網事業。
到今天,從京東到阿里巴巴,從美團到快手,從滴滴到字節跳動,幾乎所有的中國互聯網巨頭,米爾納都參與了投資。在美國,米爾納最出名的投資案例是Facebook。
從全球范圍來看,互聯網發展初期,俄羅斯互聯網走出了跟中國以及美國相似的故事,有明星企業、有明星企業家及投資人,率先入場的企業也享受到了第一波互聯網紅利,但遺憾的是,這種優勢并沒有延續下去。
02
失去的十年
全球互聯網發展至今,消費互聯網主流的商業模式無非以下幾種:搜索、社交、電商、游戲。
再到移動互聯網到來之后,手機及其相關行業也成為熱門風口,誕生了巨頭蘋果公司。
俄羅斯的互聯網產業,除了早期的Yandex與Mail.Ru尚能在全球范圍撐一撐門面,在其他領域則近乎失聲。
先來看電商行業。
俄羅斯電商企業協會公布的一則數據顯示,2020年,俄羅斯電商市場總量是2萬億盧布,折算成人民幣大概在千億規模,作為對比,這一年中國對應的數據是11.7萬億元。
另一組數據同樣顯示出俄羅斯電商的緩慢發展,2020年,線上購物的零售額僅占俄羅斯全國社會零售總額10%左右,相比之下,2019年美國的這一比例達到16%,中國則達到37%。
這說明了兩點:一是俄羅斯電商本土沒有誕生代表性企業;二是俄羅斯電商市場至今仍處于起步階段。
俄羅斯最早的電商企業是Ozon,成立于1998年,與亞馬遜同時成立,比阿里巴巴的成立要早一年,這年6月18日,劉強東剛剛開始在中關村創業。
但再往后,Ozon并沒有像與它同期誕生的這些企業一樣,長成全球性的巨頭,它甚至沒有成為俄羅斯本土最大的電商企業。
當下俄羅斯本土最大的電商平臺是Wildberries,由一位俄羅斯少有的女性企業家2004年創辦。
盡管這樣,Wildberries在俄羅斯也沒有占據較高的市場份額。Data Insight數據顯示,當前Wildberries、AliExpress Russia、Ozon、Yandex占據前五,但他們的市場份額加起來才不過30%左右。
再來看游戲,俄羅斯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創造出具有全球性影響力游戲的國家:俄羅斯方塊。
不過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俄羅斯也沒能抓住這種先發優勢。
有數據顯示,在2021年全球電子游戲市場中,俄羅斯的游戲收益27億美元,在全球市場的占比為1.7%,不及日本、韓國、印度。
在手機領域,俄羅斯本土企業則幾乎完全失聲。
據MTS統計,2020年,俄羅斯智能手機市場銷量是3100萬部,沒有一家俄羅斯本土品牌擠進市場前五。全年銷量排前五的手機品牌分別是三星、榮耀、小米、蘋果、華為,以銷量計市場份額分別是28%、21%、19%、11%、6.4%,僅這幾家就占據了超過80%的市場份額。
03
一流人才都去搞軍工去了
俄羅斯沒有誕生互聯網巨頭,有客觀因素限制。
比如,由于歷史的原因,歐洲是幾十個小國家組成的一個洲,但過于分裂的文化市場,每個國家都保留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而互聯網高度強調速度和運營,歐洲多語言的阻礙也使得發展互聯網的成本很高。
再比如,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人口的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2020年俄羅斯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到了15.5%。
不過,以上并非俄羅斯互聯網沒有誕生全球巨頭的最大原因。
俄羅斯長期難以出現巨頭,最大的阻礙,可能來自于整體的創業環境,這又與其長期以來的宏觀政策緊密相關。
上世紀90年代,美國是互聯網的排頭兵,中國市場經濟的大門已經打開,改革開放如火如荼,在這兩片土地,創業者有激情、政策有扶持、市場幾乎空白,因此互聯網得到快速發展。
俄羅斯可沒有這么舒適的供互聯網發展的環境。
俄羅斯學者謝·格拉濟耶夫在自己的著作中曾明確指出,從1991年蘇聯解體,到1998年8月17日俄羅斯金融崩潰,這一段時間在俄羅斯發生的革命性變革是一場災難,1998年8月17日的金融崩潰標志著這項激進的改革破產。”
我們不妨來看幾組數據:
1999年俄羅斯居民的平均實際貨幣收入只相當于1992年的27%;
俄羅斯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從1990年的5.5%減少到1999年的2.5%;
1998年,俄羅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只相當于1990年的21%,俄羅斯勞動生產率只相當于1990年的60%。
簡而言之,互聯網誕生初期,俄羅斯正處于經濟全面衰退的階段,盡管2000年普京上臺后,開始主導俄羅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但身在經濟轉軌大背景下的俄羅斯互聯網,也沒有等到更好的市場環境。
黑龍江大學東北亞經濟研究中心趙傳君在一則論文中指出,普京經濟學主張把國民經濟命脈和戰略產業掌握在國家手中,掌握在民族企業手里,同時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市場自由化。
普京也曾經提出,俄羅斯要從資源依賴型經濟轉向創新型經濟,遺憾的是效果并不顯著。
這種一國經濟轉軌中難以完成的難題,壓到每一家企業身上,就是一座山。
趙傳君在剖析這一問題時提出幾點,可以用來解釋俄羅斯難以出現全球性互聯網巨頭的原因:
第一,俄羅斯沒有很好解決軍轉民的問題。
俄羅斯有句俗語:一流人才搞軍工,二流人才搞石油,三流人才搞汽車。
俄羅斯并不缺少高端技術甚至頂尖技術,然而這些技術主要是應用在軍工領域。俄羅斯能造宇宙飛船、航母、洲際導彈、核潛艇等,但卻造不出像樣的手機、汽車和家用電器,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把高端軍事技術轉化為現代產業技術。
第二,俄羅斯沒有很好解決產學研結合的問題。
為了發展創新經濟,普京政府撥巨款給俄羅斯科學院及高校科研機構用于基礎研究,而基礎研究如何用于產業技術開發、應用到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需要實現兩個轉化: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技術、產業技術轉化為企業產品,在俄羅斯,這兩個轉化環節有所脫節。
第三,俄羅斯缺乏必要的留住人才的環境與機制。
創新的主題是企業,企業創新的關鍵是人才,在這方面,俄羅斯并未做到很好。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2007年,杜羅夫創辦了VK,一年后便成了俄羅斯用戶量最多的社交網站,估值超過30億美金,但2011年的一場事故,讓杜羅夫被迫出售了所有股份給Mail.ru,并在2014年黯然離職。
杜羅夫最終選擇了離開俄羅斯,在出走前留下了一句話:The country is incompatible with Internet business at the moment(俄羅斯不適合做互聯網生意)。
04
結語
俄羅斯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國家,超過1億的人口,存在長成巨頭的空間。退一萬步說,就算沒有人口紅利,一家本土企業也可以通過海外擴張來實現規模效應,比如韓國的三星。
俄羅斯也是全球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這意味著在諸如電商基建等層面具有不小的難度,但這似乎并不影響它在其他很多領域都產出巨頭,一個很簡單的邏輯是,如果其他國家的手機能在俄羅斯市場大賣特賣,那俄羅斯的本土企業為什么不可以?
《神探夏洛克》中有一句臺詞:排除所有不可能的因素之后,無論剩下的多么難以置信,那就是真相。
當我們回顧俄羅斯互聯網的發展史,不難發現,俄羅斯沒有互聯網巨頭,不是本土企業不想,因為他們面臨的,是一個復雜的、不確定性的、有著來自政策上的、歷史上的多重因素影響的市場。
沒有人有錯,他們只是碰巧碰到俄羅斯轉向的大時代,當國家命運與個體命運相交織,他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宿命。
參考文獻
[1]《普京經濟學:轉軌國家的總統經濟學》,黑龍江大學東北亞經濟研究中心,趙傳君;
[2]《俄羅斯經濟轉型與增長的教訓: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徐坡嶺;
[3]《俄羅斯數字經濟發展與數字化轉型》,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院高際香;
[4]《俄羅斯社交媒體研究:發展與管理》,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副教授黨生翠;
[5]《中俄跨境電商:現狀、風險與制度安排》,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宮艷華;
[6]《創新俄羅斯2020,翻譯實踐報告》,哈爾濱師范大學翻譯碩士論文,邢鷗;
[7]《亞洲國家占據全球十大電子游戲市場的40%》,Katharina Buchholz;
[8]《“她”打贏了亞馬遜》,焦點視界;
[9]《誰是Yuri Milner?》,環球企業家;
[10]《俄羅斯媒體傳播概況》,美通社;
[11]《一家你也許未曾聽說的IT巨頭》,BBC;
[12]《榮耀與失落,俄羅斯互聯網迷局》,南七道;
[13]《逐鹿萬里雪原:誰會是俄羅斯的電商沙皇》,36氪出海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沈玉傾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