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繼續“巨震模式” 背后暗示了啥?
近來,A股呈現一種“巨震模式”。9月17日,上證指數早盤低開后便啟動了震蕩上揚走勢,并在午后最高時一度觸及3200點,然而最終卻在收盤前半個小時內,滬指直線滑落超過百點,最終收于3086.06點,跌幅達2.1%。
有人統計,從6月份中旬以來的下跌周期中,單日出現暴漲暴跌達到這個程度總共出現過13次,這說明類似單日巨震行情在熊市中并不少見。
在經歷了反復巨震后,9月17日當晚,證監會再度對市場極為敏感的場外配資杠桿清理進行表態,其表示各證監局應敦促券商做好客戶溝通,但不可采取一斷了之的方式清理配資,可通過合法手段保證資產或賬戶存續。市場人士認為,監管層此舉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存量的單一結構化配資盤的保全,這無疑對A股市場情緒企穩具有積極意義。
根據證監會給證券基金與機構監管部的通知,無論是信托二級分層交易、傳統傘形信托抑或是單一結構化配資信托,均被認定為待清理對象。只是,在清理方式上,證監會亦表示“各證監局應當督促證券公司按既定部署開展清理整頓工作,積極做好與客戶溝通、協調,不要單方面解除合同、簡單采取"一斷了之"的方式。”
這也意味著,在配資賬戶的清理過程中,券商與信托公司可以采取賬戶資產轉移或變更合法交易接口的方式,保留賬戶資產或維持賬戶存續。早在9月16日晚間,就有基金子公司和信托公司人士就得到消息:目前結構化信托可通過拆除外部信息接入系統,并變更為券商PB交易端口的形式實現賬戶存續。但是這一清理方式的緩和還無法惠及傘形信托。
不過,筆者認為,清理配資和兩融等降杠桿方式,監管層的這種亡羊補牢的作法,肯定會對股市產生不利影響,但是股指在一天內出現的這種“巨震模式”,而且尾盤出現跳水現象,這說明機構投資者既對超跌的A股謹慎看好的同時,但也不敢盲目做多,各路資金都采取一種快進快出短期操作方式。那究竟是什么讓A股市場在一天內頻現“巨震模式”呢?
首無,公募基金倉位過重,在場外配資資金轍出后,已無力大舉做多。上周樣本內開放式偏股型基金平均倉位自前一期的82.09%上升0.83個百分點至82.92%。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8.69%,比前一期上升0.95個百分點;而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2.55%,較前期上升0.60個百分點。這倒不是說公募基金有多看好后市,因為這些基金和券商都被這輪股災給套住了。
截至9月15日,A股這輪自6月15日以來的調整行情恰好歷時三個月。上證指數在短短63個交易里下跌2000多點,硬生生從5174.42點降至9月16日的3100點附近,跌幅近40%。期間主動管理型偏股基金平均虧損43.34%,整體跑輸大盤。Wind數據顯示,剔除今年7月份以來成立的基金,可對比的671只主動管理型偏股基金無一幸免全線虧損,-43.34%的平均回報率,更是輸給了同期上證指數不到40%的跌幅。由于公募基金和券商的倉位過重,整個市場對后市產生搖擺不定的情緒。
再者,美聯儲將于周四華盛頓時間下午2時公布利率決定(北京時間周五凌晨2點),這引發了A股投資者對其不確定性的擔憂。雖然,最新消息是美聯儲將加息日期延后,若美聯儲宣布在年內加息,那么將是近10年來美國首次升息,美國“零利率”時代終結,全球金融市場必將發生大的異動。所以,各路機構投資者都選擇了觀望,以規避風險。
最后,受"交割日魔咒"影響。今日(周五),是9月份股指期貨交割日,也是股指交易規則修改后的首個交割日。部分投資者又開始緊張起來,擔心“期指交割魔咒”會不會出現,對此,筆者認為,對于期指交割日,很多投資者放大了其影響,基本都是心理作用,其實,并沒有所謂的“魔咒”現象,投資者不必逢交割日而色變。
所謂"交割日魔咒",說是魔咒,并不恰當。一般稱“交割日效應”,指股指期貨合約臨近到期時,由于交易中買賣集中而導致標的指數及其成份股的成交量和波動性顯著增大的現象。與到期日緊密相連的還有“三巫效應”,是指由于股指期貨、股指期權、股票期權三種衍生品合約同時到期,容易導致行情大幅波動。
從滬深300股指期貨5年多的到期交割情況來看,交割結算沒有導致股票指數價格大幅波動,交割日股票指數波動率 1.34%,與非交割日波動率相比,沒有顯著變化。因此,現貨市場的漲跌才是決定期貨價格起伏的根本,期指不能脫離指數的“基本面”,后市走向主要還是由股市本身決定,投資者大可不必逢交割日就色變。
自6月中旬股指出現大調整以來,“早盤還是艷陽天,尾盤卻是烏云日”的巨震現象頻頻發生。近期股市受到場外配資被清查、美聯儲加息的確定性、公募基金倉位過高、交割日魔咒等利空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巨幅波動,這說明了目前多空雙方勢均力敵,股市整體信心有待恢復。不過,鑒于監管層正在去杠桿(清理配資和傘形信托),投資者還是應謹慎面對A股巨震,保持較少倉位,以不變應萬變,確有必要!
文中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證券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0af19cc6b7954119.html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互聯網+證券:引發證券服務巨大變革 |
預計2015年信貸資產證券化規模或達8 |
P2P行業現狀分析 進入千億資產證券化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