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不適合某些創新
任何一國的主流金融形式必須與信用風險相匹配,走不利落就要跑,結果可想而知。中國股票市場的技術也要與信用程度相匹配,否則,股票市場動輒失血是大概率事件。
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絕不能好,從實體經濟到虛擬經濟,信用控制都是一大難題,目前產品已出現信用折價,多數廠家在價格戰里打轉轉。
網貸之家報告顯示,2015年7月底正常運營平臺2136家,環比上漲5.32%。其中,新增問題平臺109家,累計問題平臺895家。7月問題平臺發生率達4.86%,為年內次高。其中,跑路類型平臺占本月總問題平臺數量比例為57.80%,較6月顯著提升;提現困難型問題平臺位居第二,占比達31.19%。另外,問題平臺平均運營時間達9.5月,較上月平均運營時間進一步上升,長期運營積累的風險仍為問題平臺出現的主因。
P2P這個行業不是壞蛋特別多、風險特別大,而是在資產質量難以掌控、金融風險特別大的情況下,會拖累整個行業的運行,一旦出現不可測風險,行業就會拉整個金融業的后腿,因為融資服務增值還趕不上清理壞帳的速度。
關于金融,網上流傳的黃奇帆先生的演講表示,沒有信用就沒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線。金融的生命線,一種體現在是金融企業本身的生命線,金融企業本身要有信用;一種體現在與金融機構借錢的企業也要有信用;還有一種體現在老百姓在你這兒存款、投資的過程中,各種中介服務類的企業當然也要有信用。沒有信用支撐的投融資就是瞎蒙,甚至就是欺詐。
中國股票市場信用有待加強。7月24日,中國證監會通報,今年上半年證監會強化證券期貨市場違法違規打擊力度,1至6月共受理案件線索369條,新增立案調查136起,同比增長46%,據此計算,去年立案調查93.15例左右。上半年證監會新增涉外協查案件73起(其中滬港通開通以來新增市場監察信息交換17起),同比增長30%;移送公安機關案件22起,累計對138名涉案當事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凍結涉案資金和收繳罰沒款分別達3.8億元和1.29億元人民幣。
在市場上升階段,大家忙著喝酒數錢,可疑交易不會引起太大關注,發個澄清公告就行,不必舉證倒置自證清白,如中國中車合并之前的高管交易,如某些人士屢屢踩中并購時點成為股神。
一旦市場下挫,問題比較嚴重,7月份以來,約50家上市公司股東(包括控股股東和其他重要股東)因違規減持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到底怎么解讀相關規則成為爭論焦點,累計減持是多長時間累計,市場爭議不休。
A股一下跌,散戶驚覺滄海桑田,原因咱們也有杠桿交易、對沖交易與高頻交易了。有人大聲疾呼,市場手段是中性的,高頻交易不會造成股市的暴漲暴跌,股市本身有了制度問題與規則問題。雞生蛋與蛋生雞的爭論沒完沒了,那些以美國高頻交易作為參考對象的人忘了,美國對內幕交易有怎樣嚴格的規定,金融危機后美國各大銀行又因為政府救助,以及此前的交易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如果程序化交易團隊擁有國內一流的交易速度,一流的研發團隊,已經可以領風氣之先,如果這個團隊擁有數千億資金呢?如果背后還有強勢的大股東可以繞開監管,并且得到一手的最準確的信息呢,比如可以得到政府開始去杠桿的信息?如果還可以享受規則紅利,在保證金的繳納上比普通投資者晚呢?并且還能夠橫跨產業與金融兩界,既擁有產業帝國也擁有金融帝國呢?在市場中如滾瓜切菜,所向披靡。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消失了,世界頂尖的數學家、經濟學家們沒有頂住政治風云的壓力。薩勞被美國監管者盯上了,因為頻繁撤單有虛假交易嫌疑。監管層意識到程序化交易對于股價的影響,但害怕擔上反市場的罪名,心理上處于下風。
說句實話,在一個特權投資者眾多、信用不彰的市場,對高頻交易頻繁撤單眼開眼閉,真是罪過。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