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品油價格究竟貴不貴?
最近,網上瘋傳國內外成品油價格的對比數據,一下把石化雙雄推上了風口浪尖。很多網友指出,美國成品油價格才0.71美元/升。而中國的成品油價格卻高達1.08美元/升。更有學者發現,國際油價從七年前的每桶147美元跌至如今的43美元時,國內油價依然為七年前每升6.3元人民幣。
面對中國高油價的質詢,中石化官方微博立刻列舉了多個國家的本月油價作為回應。其中,石油出產國委內瑞拉0.02美元/升,美國0.71美元/升,日本1.13美元/升,英國1.67美元/升,中國香港1.92美元/升。與此同時,中國的價格為1.08美元/升,處于中間值。中石化方面想說明中國的油價在世界范圍內并不算太高。
筆者認為,中國的油價與美國沒有可比性。美國之所以實行較低的油價,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國政府對納稅人的回報。美國政府不遺余力的采取各種措施,包括軍事行動,來維護美國在全球石油的利益。而這一過程必然要以耗費納稅人錢財為代價。倘若沒有納稅人的支持,所謂的各種措施也就會毫無進展。事實上,如果算上為了維護石油利益的海外巨額付出,美國的油價也并不算低。
那么,中國的油價究竟貴不貴?答案并不難。石油屬于深埋于地下的自然資源,所以構成石油價格成本因素比較單一。主要是由開采成本、人工成本、運輸成本組成的,這些成本算上利潤就成了原油的價格。不過,由于產油地的富裕程度、開采環境的千差萬別,這就直接導致成本因素出現了明顯的差異。這就不難理解為啥委內委拉油價才0.02美元/升,而中國香港的油價就高達1.92美元/升。
據去年世界排名數據顯示,中國的油價在世界上并不算最貴。中國油價目前排名第45位。拿我們周邊的國家和地區來比較看,韓國為11元人民幣,日本是10塊多,香港地區13塊,都比中國大陸油價高,歐洲就更不用說了。但奇怪的是,在中國人的感受中,國內油價高得讓人牙癢癢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再者,石化雙雄壟斷暴利,卻享受國家財政補貼,更未盡社會責任。中石化、中石化一邊喊著自己在煉油環節一噸要虧400元,僅2008年,中國石化就獲得了503.42億元的政府補助。而另一邊財報發布的消息稱“石化雙雄日賺5億”。從某種意義上說,石化雙雄上繳國家的稅賦,又從政府補助上賺了回來,但在油價上沒有體現出來。
此外,授權壟斷的石油企業不僅沒有盡到社會責任,反而涌現層出不窮的腐敗現象,甚至還可以向國家利益叫板。因為當國內油價大幅高于國際價格時,必然造成煉油企業嚴重虧損,降低開采的動力。同時,高油價又會一定程度給企業發展增加成本,于是,國家為彌補企業虧損會采取政府補貼方式平衡利益關系。
最后,中國在成品油的較高稅賦,沒有真正用到提高油品質量、改善空氣環境之上,這是對沒有車的老百姓來說較為不公。成品油稅負水平一般是用成品油流轉稅占油品含稅零售價格的比重來衡量的。中國成品油含稅零售價格中包括的流轉稅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據此計算,一升零售價為6.3的92號汽油中,流轉稅占油價比重約為44.4%。
中國成品油稅賦與歐盟等發達國家汽油、柴油流轉稅稅負分別為56%和50%相比,顯然并不高。與周邊國家相比,差距也不大。日本的汽油、柴油流轉稅稅負分別為42%和30%,韓國的汽油、柴油流轉稅稅負分別為52%和43%。
但問題是,中國成品油的稅賦沒有像發達國家那樣,用于治理空氣環境和提高油品質量之上。迄今為止,我國大多數地區的成品油還在用國三標準,即含硫量不超過150ppm(百萬分比濃度),車用柴油硫含量不得超過350ppm。顯然,這與歐盟和日本已將汽油和柴油中的含硫量降至10ppm的差距明顯。顯然同樣要繳納不輕的稅賦,卻享受不到低硫高質的成品油,而且各地霧霾天氣并沒有因稅負的增長而有所減少。這樣的油價當然會受到各界詬病。
中國成品油價格究竟貴不貴?從世界范圍來看,我國成品油價格處于中值區間,但是中國成品油的相對偏高的稅賦,并沒有讓百姓真正感到油品質量的提高、環境的改善,而發達國家的高價高稅賦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此外,由于成品油價格還沒有市場化,大家總覺得近年來油價總是漲多跌少,石化雙雄暴利還要受到財政補助,整個石化系統壟斷、腐敗現象難以徹底根治。這些都會影響到人們對當前成品油定價機制產生頗多微詞。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