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拖累,近半汽車經銷商虧損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張昕迎 來源|時代財經APP(ID:tf-app)
A股上市公司廣匯汽車近期股價走勢再度引發大眾對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的關注。
26日,廣匯汽車上演“地天板”,開盤跌停,但收盤卻報漲停。27日、28日,廣匯汽車繼續下跌。截至28日收盤,廣匯汽車下跌2.82%,報0.69元/股,已經連續7個交易日股價跌破1元。
按照交易所規定,如果一只股票出現“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的情形,公司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將因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被交易所終止上市。
廣匯汽車面臨困境背后,傳統汽車經銷商普遍承壓。2023年,龐大集團退市;今年年初,廣東永奧遭遇經營危機;5月,部分保時捷中國經銷商聯合向主機廠抗議……
在汽車市場內卷壓力之下,經銷商經營狀況不及預期。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顯示,2024年5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8.2%,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2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處在不景氣區間。
一季度整車毛利率下降
根據公開資料,2015年6月,廣匯汽車成功登陸A股市場,證券代碼600297.SH。2016年,廣匯汽車成為中國首家資產規模和營收規模都突破千億的汽車經銷商集團。
根據《廣匯汽車服務集團股份公司2024年度信用評級報告》,廣匯汽車是我國乘用車銷量規模最大的汽車經銷集團,已建立覆蓋全國28 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的乘用車經銷網絡。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百強排行榜》顯示,廣匯汽車在各大經銷商集團中乘用車總銷量中排名行業第一,營業收入規模排名第二。
作為頭部經銷商,廣匯汽車仍然在去年實現了千億營收,財報顯示,其2023年營收達1379.98億元,同比增長3.34%。
盡管仍然保持年收入千億的規模,但廣匯汽車的賺錢能力開始變弱。
整車銷售是經銷商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整車獲利空間小,其他業務主要是售后維修及衍生服務,毛利率水平相對較高,構成經銷商毛利潤的主要來源。
根據財報,2023年,廣匯汽車整車銷售1174.3億元,但該部分的毛利率僅1.65%;其維修服務收入138.29億元,毛利率則為31.34%。2023年,廣匯汽車整體毛利率為8.29%。
今年1-3月,廣匯汽車營業收入277.90 億元,毛利率8.99%,均同比下降。其中,整車收入225.96億元,毛利率僅0.02%。
廣匯汽車在公告中表示,汽車市場價格戰持續,行業競爭格局加劇。新能源市場占有率持續擠壓燃油車市場空間,燃油車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汽車主機廠為保證自身市占率,持續采取以價換量的市場策略。在需求收縮、預期轉弱、價格競爭的三重壓力下,一季度公司整車銷售規模較去年同期下降14.80%;整車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4.10個百分點。
不僅廣匯汽車,中升集團2023年毛利率為7.7%,同比下滑1.2個百分點;年內溢利同比下滑24.8%。永達汽車2023年毛利率為6.88%,較去年同期下降1.99個百分點;凈利潤同比下滑60.2%。
廠商之間的博弈更為激烈
“市場規模擴大并不意味著經營者經營利潤的豐厚,尤其是新車價格戰嚴重吞噬了經銷商本應有盈利,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依然較為艱難。”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指出。
價格戰背景下,經銷商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3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2023年,僅有27.3%經銷商完成年度銷量目標,2023年經銷商虧損的比例為43.5%。在經銷商利潤結構中,新車銷售虧損嚴重,新車毛利貢獻為負數,售后金融保險及衍生業務毛利貢獻占比提升。
一名經銷商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財經:“現在都在拼價格,盈利不重要,活著更關鍵。希望價格戰的風暴快點結束,讓市場回歸理性。”
汽車行業的內卷也使得經銷商與主機廠之間的博弈更為激烈。
“各大主機廠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打響了貫穿全年的價格戰,導致汽車銷售價格普遍下降,雖然短期內刺激了銷量增長,但也對汽車市場秩序和業內相關企業的利潤造成了一定沖擊。尤其是處于汽車產業鏈末端的汽車經銷商,被迫承受巨大經營壓力。”廣匯汽車在其2023年年報中表示。
今年5月,保時捷被曝出經銷商威脅停止進車,并要求保時捷方面更換高管、提高補貼。隨后,保時捷中國回應稱,保時捷中國與全體授權經銷商始終保持著長期、互信的常態對話機制,汽車廠商始終要積極傾聽經銷商來自一線的聲音,將一同尋求有效的方式來積極應對市場的變化。
根據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5日發布的《2023汽車經銷商對生產廠家滿意度暨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研報告》,2023年汽車經銷商對廠家滿意度得分均值創歷史新低,僅56.1分,2022年則為64.8分。
行業大變革之下,積極擁抱新能源汽車成為汽車經銷商的選擇。
以廣匯汽車為例,其積極參與新能源市場布局,積極拓展內外部各類資源。截至2023 年末,已與20多個新能源品牌建立密切聯系與溝通機制,已申請成功54家新能源店面授權。
永達汽車方面表示,在獨立新能源品牌網店布局方面,2023年共計獲取7個獨立新能源品牌網點授權并主動關閉了5個效率低下的獨立新能源品牌網店。截至2023年年末,旗下獨立新能源的網點數達到34個。在合作品牌方面,明確了以鴻蒙智行相關品牌、小鵬、smart 、智己為主的頭部新能源品牌作為主要網點布局,并獲取了小米汽車中國首批銷售服務中心網店的授權。
此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建議,未來汽車市場不確定性加大,經銷商要根據實際情況,理性預估實際市場需求,合理控制庫存水平,以防庫存壓力過大,導致經營風險。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時代財經APP(ID:tf-app),作者:張昕迎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