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土地市場活躍 市場選擇了大城市
一線城市土地市場活躍,印證一線城市仍是最厚的安全墊。
整體而言,全國土地市場整體而言并不好,據搜房土地網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1到10月份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為18566億元,同比減少24%,僅占去年全年總額的58%。土地成交不多,但價格不低。10月份全國土地供應和成交量均在下降,全國土地成交價格存在不同程度上漲。10月份全國300各城市成交樓面均價為1499元/平方米,環比上漲33%,同比上漲31%;其中住宅類用地成交樓面均價為2454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4%,同比上漲66%。
一線城市的拿地潮并未消退。市場預期,今年全年4個一線城市土地收入或超53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北京今年1-10月份土地出讓金累計1861.67億元,已經超過2013年創下的最高紀錄1821.82億元。10月份,北京以197.8億元占居榜首,環比增長103.93%。
10月29日,上海靜安區南西社區111-09地塊起始總價10億,起始樓板價高達53575元/平方米。該地塊是今年上海起始樓板價最高的一塊地。另據《新京報》,北京日前掛出的海淀區西外太平莊村2號地(原星竹園)起始價為6億元,而地塊規劃建筑面積僅16136平方米,起始樓面價超過3.7萬元/平方米,創出新高。
另據中原地產統計,今年10月一線城市土地成交27宗,土地成交樓面價達到了9367元/平米,溢價率也達到了33.7%。其中,住宅用地成交9宗,平均樓面價達到了15906元/平米,這一樓面價均價創造了歷史單月最高紀錄。
其他核心區域省會城市的情況也不太糟,武漢10月份的土地出讓金120億元,環比增長111.39%。重慶、廈門、青島等城市同比漲幅明顯。
一線城市是最厚的安全墊,在市場風云起伏的情況下,開發商把目標對準一線城市,獲得利潤保障,也寄托了萬一樓市出現波折,可以有最后的安全島可以躲避的愿望。
未來一線城市以及區域核心城市如武漢、鄭州等市,會成為巨無霸城市。雖然很多人希望人口遷移出大城市,但到目前為止,試圖阻撓人口自然遷徙的努力沒有一次成功的,首爾沒有成功,東京也沒有成功。中國同樣不會成功,未來最有可能的發展模式,是首爾式的大都市圈,核心區域加上衛星城的模式。
中原監測10家標桿房企,2014年上半年在一線城市購地可建面積占比約為11%,為2009年以來同期第二高位,大型房企回歸一線城市。一線城市總體上土地出讓略小于新房銷售,二三線城市的土地供應則依次增大,也就是說,受制于行政區劃,一線城市總體土地供應不足,而消費投資需求旺盛。
即使是同一個城市,不同的區塊,土地價格、銷售狀況也千差萬別。上海崇明島土地供應過量,北京核心四區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和海淀區土地供應嚴重不足、而平谷等區域供應過量。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目前不需要趕人出北京,而是在北京的核心城區與衛星城之間建立便捷快速的交通網絡,使單位GDP可以迅速上升。
市場具有最靈敏的觸角,一二線城市地價雖高,但相對較為規范,各類資源聚集于此,土地供應較少、風險較低,對人口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三四線城市需要消化周期長,對高凈值人群吸引力不足。
有兩種情況可以打散目前的格局,促使人口流向三四線城市,或者,如美國式各省各市有較強的獨立性,或者,對大城市祭出高額房產稅。前者不現實,后者無助于市場穩定,短期不可能推出,要改變國人對大城市的向往,目前可能性不大。
相關推薦 |
房地產眾籌降低入市門檻 投資者入市將加 |
央行及銀監會發布的通知落地 房地產市場 |
認房不認貸 房地產泡沫暫延緩 |
房地產市場萎靡不振 萬科多招迎挑戰 |
房地產價格下降 是拐點到來還是短期波動 |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