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個破產城市
作者|萬連山 來源|格隆(ID:guru-lama)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當一座城市走向生命盡頭,它是怎樣的?
破敗的建筑,冷清的街道,雜草叢生的各種景點。
四處張望,也很難看到行人,一切都安靜得過分。
仿佛連時間都被凝固了。
這里,就是日本第一座宣布破產的城市,夕張市。
一座城市,將如何老去,甚至死去?
夕張市給出了答案。
01
從繁榮到破滅,失敗的產業轉型
需要說一下,日本的行政區劃分為都、道、府、縣,下一級為特別區、郡、市。
他們的“市”,基本相當于我們的縣城。
言歸正傳,夕張市位于北海道中部,面積763平方公里。
人口6830,少得令人發指。
但這座冷清的城市,也有過輝煌。
夕張市的煤炭開采業極為發達,最輝煌的時期,全日本五分之一的煤,都從這里生產。
60年代,當地人口多達11.6萬。
彼時,幼兒園、小學、中學,各種超市、購物中心,電影院、劇場——一個城市所需的一切,應有盡有。
那時候這座日本小城的人,享受著無所不在的福利,住房、水電、甚至沐浴,都是免費的。
太安逸了。
但這種盛況,只維持了10年。
60年代的夕張市
70年代后,石油成為日本主要能源,全國煤炭、礦山一個接一個關閉。
沒有煤礦,礦工就開不了工,賺不到錢。
礦工沒錢,就沒有消費,商城、咖啡店、電影院、餐廳全部沒生意,導致大量售貨員、服務員、小店店主失業。
消費,進一步被削弱。
夕張市,也隨之衰落。
到1990年,夕張市已經關閉所有煤炭礦山,普通人只能流向別的地方找活干。
人口迅速下滑到2萬。
支柱產業沒了,人也沒了,當地市政府再也沒有財力維持基本盤,也無力拆除多余的無人住宅。
當時的夕張市長中田鐵治,決定發展旅游業,試圖帶活經濟。
在接下來15年中,市政府投資了大型滑雪酒店(26億)、機器人科學館(8.5億)、哈密瓜果園城(6.5億)、煤炭歷史村(55億)、夕張博物館(14.8億)等項目。
當地政府借債353億日元,赤字超過標準財政規模8倍。
但90年代的日本,是個什么情況,所有人都知道……
那是瘋狂的泡沫經濟,大破滅時期,舉國消費力驟降!
同時,當年日本經濟雪崩,幾乎每個地方政府都想著,從房地產轉型旅游業。
瘋狂內卷中,夕張市的旅游項目幾乎沒啥特色,經營慘淡可想而知。
比如,夕張滑雪場原本計劃,每年吸引150萬游客,實際上只有50萬。
這些游客帶來的收益,連維護成本都收回不來……
夕張市的其它眾多旅游項目,也全部涼涼。
更重要的是,大量旅游企業開始從夕張撤資,或者它們已經在巨大的風暴中倒閉了。
但是,這么多景點,你不能說倒閉就倒閉了,相關從業人員的死活總要管。
為了穩定就業,夕張市政府只好硬著頭皮,自己出資接手撤退的旅游設施。
比如,耗資50億日元,接手松下興產旗下的賓館,導致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
這個時候,夕張市政府玩了個騷操作,直接把自己玩死了。
為了隱瞞巨額赤字,政府利用年度“出納整理期”的漏洞,把本年的各種收益、從民營機構借到的貸款,都計入上一年的收入中。
怎么操作?
直接把本年度應償還的借款,調配到旅游業,再用從旅游業得到的收入,拿去還債。
簡稱脫褲子放屁。
本來也沒多大事,頂多有點臭。
但當時是個什么情況?旅游業明顯就不行了,每年都是虧錢的。
全民都沒錢,誰還來旅游?
但縣太爺不管。
為了粉飾太平、保住烏紗帽,夕張市政府堅持掩耳盜鈴的操作。
據估計,被隱瞞的債務,超過290億日元。
夕張本就沉重的債務,很快就壓垮了這個城市。
2006年7月20日,實在難以為繼的夕張市政府,向國家總務省申請破產。
它也是全日本第一個宣布破產的城市。
經后來調查,夕張市的負債總額為632億日元,市民人均負債486萬日元。
這筆錢,約合三十多億人民幣,對一個縣城來說,似乎并不多。
但對一個人口一萬不到,幾乎沒有收入來源的城市而言,是無法承受之重。
更現實的是,不是說你破產了,這錢就能不還了……
02
一座城市的壽終正寢
2011年,新任夕張市長鈴木直道上任。彼時,夕張市每年需要償還的本金+利息,約為26億日元。
但全市每年的稅收,才不到8億日元,全靠國家轉移支付茍活。
新市長是這樣形容夕張的財政狀況的:
就像一個年收入500萬的家庭,卻要拿出260萬還債,生活支出已經到了無法再削減的地步。
該怎么辦?
開源,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就夕張市剩下的這點老弱病殘,他們能干啥……
只能節流。
為了減少城市支出,鈴木直道帶頭降薪70%。
政府平均職員的工資削減40%,課長級別的官員,月收入到手只剩下17萬日元,約合人民幣8000塊左右。
其他的一般小職員,一個月大概有個五六千?
而根據日本官方統計,國民人均月薪31.8萬日元,平均每月的生活成本約16萬日元(一萬人民幣)。
也就是說,夕張市的普通公務員,基本連自己都養不活。
如此少錢,誰還愿意干……
很快,夕張市政府260個公務員,大半辭職。
原55人的管理團隊,只剩下3個課長,部長全部跑了。
對此,國家政府毫不在意。你這個市都沒人了,減少公務員也正常。
就算給你安排人,你養得起嗎?
養不起。所以市政府也不敢再招人,為了節約電費甚至都禁止開空調,士氣極其低下。
年輕人都逃往其他城市,只有扎根于此的少數老人,無法出走。
但沒人,意味著很多工作都無法正常進行。
為了節省管理成立,同時也因為沒人,所有的公共設施,能關閉的全部關閉。
曾經,夕張市有10所中學、20所小學,如今都只剩下唯一一個。
甚至連公共廁所也不能幸免。
原本政府打算關閉所有廁所,因為居民嚴重抗議,才保留了7個。
全市連便利店都沒有幾個,市民只能靠每天一次的外送服務,滿足生活需求。
普通市民的困難,還不止于此。
當地就業減少,普通人收入降低,但硬性支出,反而提升了。
鈴木直道上臺后,夕張市民稅從3000日元漲到3500日元,固定資產稅增加,比如輕汽車稅,是日本其它地方的1.5倍。
所有的公共服務費用,也都上漲。
水費是東京的2倍,還額外增加垃圾處理稅和溫泉稅……
以上種種,讓夕張市被稱為“最低的行政服務和最高的市民負擔”。
你這樣搞,當然沒人愿意留在這生活。
人口外流,便越發不可收拾。
到2022年底,夕張市常住人口6830人,男女各半,平均年齡65歲,老齡化率超過50%,生育率無限接近于0。
這里,年齡在80歲以上的市民,比40歲以下的還要多。
每一個嬰兒出生,對應著12個老人去世。
全市20個村落人口為0,自然消滅。
人沒了,意味著稅收也沒了。
2012年至今,夕張市人均稅收下降近三分之一。
政府收不到稅、沒有收入,即便在怎么節約,也無法償還沉重的債務。
這是個死結。
17年前,夕張市只是破產。
而現在,它正在走向死亡。
夕張市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城市。
大街兩邊,到處是限制的住宅,90年代的興建那些旅游設施,也早就破敗不堪,雜草叢生、鮮有人跡。
偶爾見到行人出沒,也都是銀發的老人。
無論人還是物,似乎都帶著后現代的色彩,等待與這座城市,一起走向生命的最后一刻。
03
尾聲
有人常常說,人口減少是好事,每個人能得到的會更多。
我不能肯定,只能說有可能,未來與多數人的期望相反。
舉個側面例子。
我還在上大學的時候,暑假呆在學校,天真的以為,暑假人少圖書館就應該空閑了。
終于沒人和我搶位置了。
但是,學生放假,老師也放假,圖書館沒幾個人值班。
而且學校為了省電費,直接把二三四層都停了,只留了一層的兩個教室,位置一樣難搶。
我個人分配到的資源變多了嗎?
并沒有。
人雖然少了,總資源也變少了,大家依然那么卷。
具體而直觀的例子,就是夕張市。
夕張只是日本的縮影。
目前,日本有27.3%的房子都處于閑置狀態。它們的主人,或已經過世,或住進了養老院。
隨著人口減少,這些房子沒人接手,也就失去了資產價值。
夕張市的廢棄房屋
另外,預計到2033年,日本約58%的港口、24%的下水道、50%的隧道、67%的橋梁,都將達到50年壽命。
這些設施的維修費用,高達5.5萬億日元。
日本政府本身,也是債務沉重。屆時很可能,只會選擇性修繕部分人口集中、年輕人多的地方設施,其余的,則全部拋棄。
漸漸地,夕張市的慘淡景象,必然蔓延到更多地方。
資源密集型城市,隨著資源被開采完畢,以及能源結構的調整,城市的利用價值越來越小,導致城市人口大量流失,老齡化嚴重,從而導致一系列產業逐步沒落。
這是資源密集型城市的發展規律,也是從壯年走向暮年的具體體現。(全文完)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隆(ID:guru-lama),作者:萬連山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隆(ID:guru-lama),作者:萬連山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