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5:《2025年中國煤化工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企業:中國神華(601088);兗礦能源(600188);寶豐能源(600989);中煤能源(601898);陜西煤業(601225)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煤化工行業主要產品產量;中國煤化工行業運行情況;中國煤化工行業市場規模
行業概況
1、定義
煤化工是以煤為原料,經過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固體燃料以及化學品等過程。煤的加工過程主要包括:干餾(含煉焦和低溫干餾)、氣化、液化和合成化學品等。煉焦是應用最早的工藝,并且至今仍然是煤化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的氣化在煤化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產生的潔凈燃料,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環境保護;煤氣化生產的合成氣是合成液體燃料等多種產品的原料;煤直接液化,可以生產人造石油和化學產品。在石油短缺時,煤的液化產品可替代目前的天然石油。
按煤炭的一次轉化方式不同,可分為煤焦化、煤氣化和煤液化;按加工深度不同,可分為產業鏈上游的基礎煤化工和中下游的精細煤化工。
按發展成熟度不同,可分為傳統煤化工和現代煤化工。傳統煤化工主要包括煤制化肥、合成氨和焦炭,現代煤化工主要是新型煤基能源和新型煤基材料。
按產品最終用途不同,可分為煤基化學燃料、煤基化工材料、煤制化肥、煤基精細化學品等。煤基化學燃料包括煤基固體、液體和氣體燃料;煤基化工材料包括煤制塑料、煤制化纖、煤制橡膠,其中煤制塑料主要是煤制烯烴及其深加工,煤制化纖主要是煤制芳烴和煤(合成氣)制乙二醇及其深加工,煤制橡膠主要是煤制硅橡膠產業鏈。
2、產業鏈剖析:產業鏈涉及多個環節
從煤化工產業鏈結構來看,煤化工產業主要可以劃分為上游原材料供應,中游煤化工產品生產以及下游需求消費。其中,上游原材料供應主要包括煤礦開采與煤炭洗選兩大環節;中游煤化工產品生產按照煤化工產品生產方式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傳統煤化工以及新型煤化工,其中傳統煤化工主要通過煤焦化方式進行產品生產,其主要產品包括焦炭、煤焦油、電石、焦爐氣等,而新型煤化工則主要通過煤氣化和煤液化進行生產,其主要產品包括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烴等;下游主要包括化工需求以及終端消費,涉及燃料、冶金工業、工程塑料、生物醫藥、農業化肥等領域。
從煤化工行業產業鏈的參與企業上看,上游參與企業主要有神華集團、山西焦煤等;中游煤化工企業主要包括中國神華、中煤能源和陜西煤業等;下游應用領域企業主要包括燃料、醫藥、制造業、冶金和農業類企業,類型廣泛且數量龐大。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我國在傳統煤化工領域發展較早,在上世紀60、70年代時已經生產肥料等產品的煤化工產業。隨著原油勘探技術不斷發展,全球原油儲量和產量不斷擴大,原油的價格不斷探底,并且伴隨著石油化工技術的發展,全球性石油短缺出現,而煤炭作為我國的優勢能源又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那就是以其為原料借助先進技術生產烯烴、芳烴、乙二醇等化工產品以及油品、天然氣等能源產品,現代煤化工由此進入大眾的視野。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提出要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并確定了四大領域十個重點方向,開辟了我國現代煤化工跨越發展的新紀元。從此,我國現代煤化工走上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軌道。
進入21世紀,我國在現代煤化工領域的研究不斷深入,示范性項目不斷落地,現代煤化工行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行業政策背景: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由于煤炭加工會產生大量廢水和廢氣,煤化工一直貼著高能耗、重污染的屬性。隨著行業技術的進步以及國家政策導向,我國煤化工產業已經逐步向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方向發展。從保障能源安全的角度,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產業扶持政策以指導煤化工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十四五”以來中國煤化工產業重點發展政策及規劃匯總如下:
行業發展現狀
1、煤化工主要產品供給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2024年我國焦炭產量較為穩定,在波動中略有爬升。2024年,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焦炭產量為4.89億噸,同比下滑0.8%。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3-2016年間,我國合成氨行業產量波動幅度較小,一直在5700萬噸左右波動。2017-2018年我國合成氨產能下降明顯,主要與我國去產能的行業發展政策有較大關聯。2019年以來,我國合成氨產量保持穩步上漲趨勢, 2023年我國合成氨產量為5806.02萬噸。
當前,我國煤(甲醇)制烯烴市場呈穩步增長態勢,2021年煤(甲醇)制烯烴無新增產能,2022年煤(甲醇)制烯烴產能增加20萬噸/年,總產能達到1772萬噸/年,產能利用率為104.4%,同比提高10.2個百分點。2023年,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煤制烯烴總產能達到1725萬噸/年,行業總產量為1872萬噸。
2、行業總體供過于求
PPI是衡量工業品出廠價格水平的重要經濟指標,前瞻通過中國煤炭加工業的PPI指數的變化情況反映中國煤化工產業的整體市場需求現狀。2018-2024年期間,我國煤炭加工業PPI指數呈現先波動上升后波動下滑的趨勢,統計時間段內峰值出現在2021年10月,煤炭加工業PPI為198.30點。2022年以來,煤炭加工業PPI波動走低,2024年底,煤炭加工業PPI為78.60點。盡管2024年煤炭加工業PPI有所回溫,但綜合來看,當前我國煤化工產業依舊呈現供過于求的現象。
3、2024年市場規?;芈渲?.1萬億元區間
根據歷年《中國工業年鑒》中的劃分,其煤炭加工業包括煉焦、煤制合成氣生產、煤制液體燃料生產、煤制品制造以及其他煤炭加工業,總體能夠概括煤化工產業的主要環節,通過《中國工業年鑒》中規模以上煤炭加工業企業營收對中國煤化工產業市場規模進行統計。
具體來看,2018-2022年,我國煤化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呈波動增長趨勢。2021-2022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使供給廠商正常生產受到顯著影響,煤化工產業整體呈現供不應求的發展形勢,進而導致煤化工產品價格顯著上升;與此同時,“十四五”期間,國家對煤化工產業的推動同樣促使煤化工產業的整體經營規模有所上升,雙重因素作用下,中國煤化工產業市場規模實現了跨越式增長,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加工企業營業收入為1.28萬億元。2023-2024年,煤炭市場價格有所回落,結合國家統計局口徑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營業收入的變化情況,初步統計中國2024年中國煤化工產業營業收入回落至1.1萬億元以上。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格局:華北及華東地區更為領先
從我國煤化工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區域分布熱力圖來看,我國煤化工行業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我國華北及華東地區,該兩大區域以其豐富的煤炭儲量及扎實的煤化工技術底蘊匯聚了一批領先的煤化工行業廠商,其中,煤化工企業在山西省最為集中,擁有如山西焦煤、華陽股份和山煤國際等煤炭行業龍頭企業,我國煤化工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區域分布如下:
2、企業競爭格局:中國神華和陜西煤業為頭部企業
結合中國煤化工產業主要競爭者已公布的生產經營數據,以及近年來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對中國煤化工重點企業競爭格局進行分析:在目前中國煤化工重點企業中,中國神華和陜西煤業在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資產總額和煤化工產品產能產量方面占據絕對優勢,共同組成了中國煤化工產業競爭的頭部梯隊;兗礦能源、中煤能源等企業營業收入規模均在1000億元以上,他們經過長期的技術積累,培養出了具有競爭力的煤化工產品及生產研發技術,三家企共同構成中國煤化工產業第一競爭梯隊;淮北礦業、廣匯能源、寶豐能源等營業收入規模在1000億元以下的企業領銜中國煤化工產業的第二競爭梯隊。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煤化工行業發展趨勢
結合行業發展現狀,未來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趨勢主要集中于新型煤化工背景下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鏈延伸以及技術創新等,具體內容如下:
2、2030年行業規模將回升近1.4萬億元
《煤炭工業“十四五”現代煤化工發展指導意見》數據顯示,到“十四五”末,我國有望建成煤制氣產能150億立方米,煤制油產能1200萬噸,煤制烯烴產能1500萬噸,煤制乙二醇產能800萬噸,完成百萬噸級煤制芳烴、煤制乙醇、百萬噸級煤焦油深加工、千萬噸級低階煤分質分級利用示范,建成3000萬噸長焰煤熱解分質分級清潔利用產能規模。轉化煤量達到1.6億噸標煤左右。在政策有序指導,宏觀經濟環境企穩回升,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和下游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2030年我國煤化工行業市場規模將回升至接近1.4萬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煤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煤化工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煤化工產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