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人工耳蝸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國產品牌持續追趕加速國產替代
本文核心數據:市場份額;注冊證數量
入場進程:國產品牌起步較晚
科利耳是最早進入我國人工耳蝸市場的品牌,1995年,其多導人工耳蝸引入我國。隨后,MED-EL、Advanced Bionics、捷通埃默高相繼進入我國市場。我國人工耳蝸國產品牌起步較晚,2000年以后,力聲特、諾爾康、沈陽弘鼎康醫療、上海鴻醫醫療等國產人工耳蝸品牌相繼成立。
市場份額:進口品牌占據主要市場
雖然我國人工耳蝸行業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較為迅速。目前國產人工耳蝸品牌有諾爾康、力聲特等,其中諾爾康已占據國內約20%的市場份額。但是在總量上,國產品牌仍占據我國人工耳蝸行業近70%的市場份額。未來,在我國需求端、政策端、社會端的持續助推下,國產化率或將有所提升。
注冊情況:注冊證數量總體持平
——進口品牌與國產品牌注冊證數量持平
從國產及進口品牌人工耳蝸注冊證獲得情況來看,國產品牌及進口品牌注冊時間分布較為平均,進口品牌獲得的人工耳蝸產品注冊證數量與國產品牌獲得的注冊證數量總體持平。截至2024年1月,國產品牌與進口品牌累計獲得的人工耳蝸產品注冊證數量均為24張。
注:橫軸表示批準年份,縱軸表示批準月份;
2024年1月,將有4張人工耳蝸產品注冊證到期,屆時,人工耳蝸產品有效注冊證數量僅為30張,而國產品牌及進口品牌有效注冊證數量仍然持平,均為15張。
——國產品牌言語處理器注冊證數量較高
從具體的產品類別來看,在人工耳蝸植入體領域,進口品牌獲得的注冊證數量較多;在人工耳蝸言語處理器領域,國產品牌獲得的注冊證數量較多,而且在2024年1月,人工耳蝸言語處理器國產品牌有效注冊證數量占比將有所提升;在人工耳蝸調機設備及軟件領域,進口品牌獲得的注冊證數量較多。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雙邊人工耳蝸植入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以產量、銷量、消費、進出口等為切入點全面分析了雙邊人工耳蝸植入市場,并涵蓋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雙邊人工耳蝸植入未來發展的影響。全球與中國市場主要企業產品特...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