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深度】洞察2024: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評價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云從科技(688327);科沃斯(603486);格靈深瞳(688207)等
本文核心數據:行業市場份額;行業市場集中度
1、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競爭派系
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2022)》,我國目前人工智能行業競爭逐漸激烈,市場參與者可以分為三個派系,分別是頭部平臺代表企業、融合產業活躍企業和技術層代表企業。人工智能平臺的頭部企業有阿里巴巴、百度集團、騰訊控股等;字節跳動、美的集團、小米集團是融合產業活躍企業;技術層代表企業有云從科技、商湯科技、拓爾思等企業。
從上市企業區域分布情況來看,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南地區,華北地區中北京市的產業優勢尤為明顯。
2、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排名
根據互聯網周刊聯合eNet研究院、德本咨詢發布的“2023人工智能企業百強”榜單, 人工智能市場涵蓋了家居、安防、交通、醫療、工業等多個領域,其中百度、阿里巴巴、華為、科大訊飛、小米、寒武紀、商湯科技等知名企業均入選名單。
3、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集中度
根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的數據,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是高度聚集的。2022年,84.58%的人工智能企業聚集在排名靠前的五個省份,排名前五的城市擁有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占全國的比重達到71.91%。其中,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川渝地區是人工智能企業集聚的主要區域,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是人工智能企業聚集的主要城市。
根據IDC《中國人工智能軟件2022年市場份額》報告,我國的人工智能軟件市場高度集中。其中,在計算機視覺AI市場,排名前五的企業占據了94.5%市場份額,包含商湯科技、海康威視、云從科技等企業;而科大訊飛、百度智能云、阿里云、騰訊云等龍頭企業則占據了語音語義市場97.8%的市場份額。
4、中國人工智能行業企業布局及競爭力評價
中國人工智能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人工智能企業主要聚集在長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區,占比分別為30.95%、29.36%和26.45%;其中,北京是我國人工智能集中優勢最強的城市,人工智能企業占比接近30%,代表性企業有百度集團、海天瑞聲、格靈深瞳和漢王科技等。此外,上海主要有商湯科技,浙江主要有虹軟科技、阿里巴巴等。從人工智能行業上市公司的業務布局來看,大部分企業以人工智能技術的算法研發和提供解決方案為主;少數上市企業為人工智能訓練數據提供商,以海天瑞聲為代表。從區域布局來看,大部分上市企業在境外有所布局。
5、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競爭狀態總結
從波特五力競爭模型角度分析,第一,我國人工智能行業屬于戰略新興產業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技術水平較高,替代品威脅較小。人工智能行業上游供應商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芯片、云計算、大數據等基礎設施及數據服務提供商,多為新興行業,供給規模較小。另外,芯片、服務器、高端傳感器等硬件產品及云計算、大數據等服務技術附加值均較高,具有商業化供應能力的企業較少,供應集中度較高,因此上游供應商議價能力強。第二,中游技術層還處于發展期,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領先企業手中。人工智能下游消費者包括政府用戶、企業用戶、個人用戶等,涉及領域包括教育、醫療、交通、金融、政務等各行各業,需求范圍廣,整體來看行業消費者議價能力弱。 第三,人工智能行業技術壁壘、資金壁壘及人才壁壘較高,現有頭部企業對關鍵資源的控制程度較高,但行業增長較為迅速,吸引力較大,整體新進入者威脅一般。最后,我國人工智能行業參與者眾多,全球人工智能競爭日趨白熱化也將進一步刺激我國人工智能行業內企業競爭程度加劇。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人工智能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