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車聯網技術在智能汽車中應用分析 為智能車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和功能增強保障【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四維圖新(002405)、東軟集團(600718)、啟明信息(002232)、高鴻股份(000851)、易華錄(300212)、銀江股份(300020)等
——汽車射頻識別技術主要體現在無鑰匙進入及啟動系統
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無線通信方式,它可以通過向特定的目標體發射固定頻率的電磁波實現元件間的耦合來感知、獲取對方信息。射頻識別的最大優點在于并不需要建立直接的物理連接,這也意味著它能輕易穿透霧、塵、木柴等各種障礙物,其次RFID的識別速率極快,一次閱讀信息的過程通常不超過100毫秒。
射頻識別技術在智能汽車上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無鑰匙進入及啟動系統。早期的汽車主要采用機械式鑰匙對汽車進行防盜功能,這種防盜方式的保密性、安全性極低相關信息容易泄露,而隨著電子加密技術、RFID的發展,無鑰匙進入及防盜系統應運而生,相關數據信息需要得到相互匹配與認證過后才能解除防盜功能,反則啟動防盜,這大大地增加了車輛的安全與可靠性。
以比亞迪E5為例,該車的進入及啟動系統由高頻接收模塊、keyless-ECU、BCM模塊、轉向軸鎖、一鍵啟動按鈕、智能鑰匙、微動開關、低頻天線等組成。比亞迪E5全車共設有6根工作頻率為125KHZ低頻發射天線,其中車外3根,分別位于左前門、右前門、行李箱處,而車內的三根則分別位于車輛的前、中、后部,車輛配有三個微動開關分別用于主、副駕駛及行李箱的解鎖,智能鑰匙采用的是半有源RFID(射頻識別技術)技術,其發射頻率為315MHZ,一鍵啟動按鈕內部集成IMMO識別線圈,可用于智能鑰匙無源近場工作。
——環境感知技術在智能汽車的應用還處于研發初步階段
環境感知技術,包括利用機器視覺的圖像識別技術,利用雷達(激光、毫米波、超聲波)的周邊障礙物檢測技術,多源信息融合技術,傳感器冗余設計技術等。
環境感知傳感器主要包括車載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是智能汽車之“眼”。目前,自動駕駛主要分為純視覺感知和多維綜合感知(含激光雷達)兩大派系,特斯拉是視覺感知方案的堅定支持方,強調“化繁為簡”,目前依靠視覺方案的特斯拉仍是將量產輔助駕駛做到最好的公司。而多傳感器融合方案被國內眾多廠商青睞,紛紛通過開發或投資的方式布局激光雷達和高精地圖領域。無論是含有激光雷達的多傳感器綜合感知方案,還是視覺感知方案,都還屬于研發初步階段,均存在各自需要克服的困難,最終能以最便宜的價格提供相同功能產品的方案將成為感知的未來。
激光雷達相對于毫米波雷達等其他傳感器具有分辨率高、識別效果好等優點,已越來越成為主流的自動駕駛汽車用傳感器;但其體積大、成本高,同時也更易受雨雪等天氣條件影響,這導致它現階段難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機械式、半固態式與固態式是車用激光雷達的主要技術路線。當前的機械式激光雷達技術較為成熟,但其存在機械結構復雜、耐久度不足、成本高昂等諸多弱點,促使車規級激光雷達向固態式轉變,半固態式逐漸成為當下主流。未來,全固態式激光雷達或將憑借成本低、小型化、更容易量產等特點在市場中占據優勢。在此過程中,必須克服光學相控陣易產生旁瓣影響探測距離和分辨率、繁復的精密光學調裝影響量產規模和成本等問題。華為方聲稱未來計劃將半固態激光雷達量產成本降低至200美元以下,若激光雷達降本預期能夠真正落地,加入激光雷達的多維綜合感知有望成為高級智能駕駛感知方案的未來。
——通信與平臺技術可分為車內通信、車際通信和廣域通信
通信與平臺技術,包括智能網聯汽車云平臺架構與數據交互標準,云操作系統,數據高效存儲和檢索技術,大數據的關聯分析和深度挖掘技術等。
車載通信的模式,依據通信的覆蓋范圍可分為車內通信、車際通信和廣域通信。車內通信,從藍牙技術發展到Wi-Fi技術和以太網通信技術。車際通信主要有DSRC和C-V2X兩條技術路線。DSRC技術存在的窄帶、效率不足、演講路線不明確等問題而無法支持未來的自動駕駛,進而通信產業提出了基于蜂窩網絡的C-V2X解決方案,C-V2X技術是中國的主推方向。目前LTE-V2X直連通信逐漸走向成熟,仍是智能網聯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5G系統的特性和應用場景與C-V2X的基本需求相匹配,未來將積極推進LTE-V2X技術將向5G NR-V2X演進。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車聯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車聯網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車聯網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車聯網產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