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日本核污染防治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未來30年每年釋放高達22萬億貝克勒爾的氚【組圖】
核污染防治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電環保(300172.SZ)、力源科技(688565.SH)、建工修復(300958.SZ)、嘉戎技術(301148.SZ)、三達膜(688101.SH)、沃頓科技(000920.SZ)、萊伯泰科(688056.SH)、聚光科技(300203.SZ)、實樸檢測(301228.SZ)、禾信儀器(688622.SH)、中廣核技(000881.SZ)等
本文核心數據:核污染防治、日本核污水排放、多核素處理設備
六座核電站十個反應堆正在運行
發生東日本大地震以前,日本共有54座核反應堆,日本大約30%的電力來自核能。但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后,民眾對核電的不信任感和不安感與日俱增,核電在能源結構中的定位發生了重大變化。
福島核事故已過去11年多,截至2022年6月,經當地政府同意后重啟的僅有大阪(關西電力公司)、高濱(關西電力公司)、美濱(關西電力公司)、玄海(九州電力公司)、川內(九州電力公司)、伊方(四國電力公司)六座核電站的共10個反應堆。這些反應堆集中在西日本地區,均為“壓水堆”,不同于發生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
與福島第一核電站同為“沸水堆”的女川(東北電力公司)、柏崎刈羽(東京電力公司)、東海第二(日本原子能發電公司)、島根(中國電力公司)等幾座核電站雖達到了新的安全規范標準的要求,但均未能重啟。另外,東日本大地震以后,確定報廢的反應堆達到了21個。
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海時間線
2011年3月,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并引發特大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2020年9月,日本福島核電站已存約123萬噸核污水,并預計2022年容量達到極限;2021年12月,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正式向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提交“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實施計劃”的申請;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東京電力公司2023年度計劃排放3萬余噸核污染水,相當于排空30個儲水罐。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目前儲存的核污染水約134萬噸,每天還在產生新的核污染水。
日本采用多核素處理設備治理核污水
核污水內含有諸多放射性物質,在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后每天都會產生于核電站廠房內。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在此基礎上采用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將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去除至管制標準以下,變成“ALPS處理水”。凈化處理完成后,將使用海水加以大幅稀釋至100倍以上,使氚濃度低於日本管制標準的40分之一排放。這道稀釋程序除了降低氚濃度,亦會使氚以外放射性物質的濃度大幅下降。
日本核污水治理現狀
福島第一核電廠通過多核素去除設備等,凈化因事故而產生的污染水所含的放射性物質,作為ALPS處理水等及鍶處理水,儲存在廠區內的儲槽中。此外,廠區內共設有1073座儲槽。其中,ALPS處理水等的儲槽1033座、鍶處理水的儲槽27座、海水淡化裝置(RO)處理水12座、濃縮鹽水1座。
截至2023年9月21日,儲槽內ALPS處理水等及鍶處理水的儲存量為1339135立方米。
日本核污水排海計劃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將在未來20或30年內逐步從福島第一核電站每年釋放高達22萬億貝克勒爾的氚。經過ALPS處理和進一步稀釋,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放的水每升不會超過1500貝克勒爾。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審查后,東京電力公司的評估表明,核電站處理水的暴露量每年低于0.00003毫西弗。居住在日本的一般人每年接受的平均輻射劑量為2.1毫西弗。
根據清華大學的研究,2023年8月24日第一批排放的核廢水在排放后240天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沿岸并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隨后,污染物一邊在赤道洋流的作用下沿著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擴散,另一邊通過澳大利亞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轉移。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含銫、鍶、氚等多種放射性物質。通過ALPS可過濾掉除氚以外的62種放射性物質,但是氚難以從水中清除。核污染水在進入海洋環境之后,首先是通過洋流的輸運,會擴散傳播到不同的大洋。此外還會通過海洋的生態系統,例如食物鏈的傳播而不斷傳遞,并且也有可能通過公眾攝入海產品的方式進入到人體里,從而對海洋生態系統或人體健康帶來一定的潛在影響。
綜合而言,日本核污水排海將影響全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我國核污染防治行業將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與生態發展保駕護航。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水污染治理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水污染治理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水污染治理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水污染治理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