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深度】洞察2023:中國AI框架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競爭梯隊、企業競爭力評價等)
AI框架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海光信息(688041.SH);景嘉微(300474.SZ);紫光國微(002049.SZ);百度(09888.HK);騰訊控股(00700.HK)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AI框架企業競爭梯隊、中國AI框架企業市場份額、中國AI框架企業區域綜合競爭
中國AI框架行業競爭派系
目前,我國AI框架行業的代表性企業主要有華為、百度、一流科技、曠視科技,具體介紹如下:
目前,我國AI框架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市場參與者主要有兩大派系,分別是國外的Google-TensorFlow和Meta-PyTorch為代表的雙寡頭,以及國內以華為-Mindspore和百度PaddlePaddle為代表的領先企業。
從全球主流AI框架在GitHub上的數據情況來看,TensorFlow的各項指標在AI框架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并且和第二名的差距非常大,是全球目前活躍度最高、應用最廣的AI框架,我國有大量人工智能算法企業是基于TensorFlow框架進行算法開發。在排行榜中的第二名是PyTorch,近幾年在學術領域的表現比較亮眼,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總體而言,與TensorFlow有些差距,且在開源項目活躍程度上已被國內華為研發的Mindspore趕超。
注:①查詢日期為2023年8月1日;②開源代碼提交的次數(Commits)表征開源項目活躍度;③代碼復刻、分叉(Fork),表征開源項目被引用情況;④點贊數(Star)表征開源項目關注度;⑤貢獻者(Contributors)表征開源項目貢獻者規模。
中國AI框架使用率排名
在人工智能框架的使用率方面,全球知名的框架TensorFlow和PyTorch處于領先地位,大多數用戶表示他們最常使用的人工智能框架是TensorFlow和PyTorch,遙遙領先于其他人工智能框架。而飛槳PaddlePaddle和昇思MindSpore是中國本土人工智能框架雙雄,位于第一梯隊,并駕齊驅。
中國AI框架認知度排名
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框架TensorFlow和PyTorch是在中國人工智能開發者中認知度最高的兩大框架,分別排第一和第二。由于Google和Meta這兩家公司歷史悠久,在互聯網和軟件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它們在全球范圍內直接影響著數量可觀的開發者,并直接為各自的開發者社區提供支持,因此認知度較高。
在中國開發者的心目中,MindSpore在國產框架中認知度排第一,PaddlePaddle緊隨其后。這兩家中國本土框架在開發者認知度排名方面,已經超過國外非常成熟的框架MXNet,以及Google重點支持的新興框架JAX。這一方面反應了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充滿活力,同時也說明了端到端全生命周期人工智能框架對開發者的重要性。
中國AI框架安全可靠性排名
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取決于用于訓練的數據的規模和質量,但人工智能沒有自己的價值觀,無法自己判斷什么是正確的(比如自動駕駛定責問題,生成式AIGC問題等),人工智能倫理問題正成為人工智能商業化發展的瓶頸。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學術界和產業界已在宏觀戰略、具體措施層面上進行部署。迄今為止,已經有超百個“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準則在全球范圍內出臺,比如歐盟就提出了《人工智能法案》。“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即是一套道德準則,又是一套技術體系,是以安全、可靠和合乎道德的方式開發、評估、部署和規模化人工智能系統的方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有助于引導人工智能行業朝著對人和社會更有益,更公平的方向發展,可以建立人們對人工智能的信任和信心,對人工智能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
根據Omdia的數據,華為Mindspore被認為對負責任的人工智能(Responsible AI)提供較好支持,排名僅次于TensorFlow。
注:“安全可靠性”排名以“開發者認為對負責任的人工智能(Responsible AI)提供最好支持”指標進行排名。
中國AI框架行業競爭狀態總結
從五力競爭模型角度分析,國內GPU、CPU等核心芯片設計廠商數量較少,技術與國外差距較大,“卡脖子”問題仍較顯著,而軟件開發工具、操作系統等領域更是受外國企業壟斷,上游供應商議價能力較強;由于AI框架行業技術門檻較高,現有AI框架企業數量不多,國內呈現華為、百度雙巨頭局面,正努力縮小與Google、Meta的技術差距;應用于工業制造、金融、能源電力、交通、醫療等領域的人工智能算法正快速發展,算法公司需基于AI框架進行算法開發,因此行業替代品威脅極小,而消費者議價能力較低;由于AI框架是國產替代的重點方向,行業發展潛力高,但由于技術壁壘、人才壁壘與資金壁壘較高,因此潛在進入者威脅適中。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人工智能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