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3:《2023年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小米集團-W(01810.HK);雙環傳動(002472.SZ);步科股份(688160.SH);鳴志電器(603728.SH);江蘇雷利(300660.SZ);恒帥股份(300969.SZ);綠的諧波(688017.SH);中大力德(002896.SZ);匯川技術(300124.SZ);秦川機床(000837.SZ);長盛軸承(300718.SZ);奧普光電(002338.SZ);埃斯頓(002747.SZ)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核心技術;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中國人形機器人企業競爭格局
行業概況
1、定義
人形機器人一般是指具有與人類類似的身體結構和運動方式(雙足行走、雙手協作等)的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既需要極強的運動控制能力,也需要具備非常強的感知計算能力。人形機器人更能適應于各類現實生活場景,使得機器人能從專用轉向通用,增大規模效應降低成本。
2、產業鏈剖析:上游為核心零部件,下游為應用領域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例如無框力矩電機、空心杯電機、傳感器、專用芯片等;中游為機器人本體制造,包括設計、制造、測試三大環節;下游為人形機器人應用領域,包括工業制造、倉儲物流、醫療服務、商業服務、家庭使用等。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上游核心零部件廠商包括無框力矩電機廠商步科股份,空心杯電機廠商鳴志電器,減速器廠商綠的諧波、中大力德、雙環傳動,控制系統廠商匯川技術,編碼器與傳感器廠商昊志機電,行星滾柱絲杠廠商長盛軸承、秦川機床等;中游人形機器人本體制造廠商數量較少,主要包括特斯拉、小米、優必選、智元機器人等;下游應用領域廣泛,不同行業的廠商眾多。
行業發展歷程:人形機器人發展處于高動態發展階段
人形機器人前期發展可劃分為主要三個階段:技術探索階段、功能突破階段以及高動態發展階段。在技術探索階段,人形機器人僅能行走、不能預測運動控制且不能跑步;在功能突破階段,人形機器人能夠替代人類完成重力作業的功能;在如今的高動態發展階段,人形機器人具備了更高的環境感知能力、決策能力、學習能力以及運動控制能力,呈現高動態發展趨勢,為未來應用場景落地創造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行業政策背景: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
目前,國家層面政策并未直接提及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但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機器人產業發展。2021年7月,《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發展基于5G技術的服務機器人,不斷豐富5G應用載體;2022年6月,《關于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升級創新掃地機器人等新興小家電、白酒釀造機器人等產品;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門發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
行業發展現狀
1、關鍵技術:伺服控制、人工智能、運動控制為三大核心技術
人形機器人的產品力能否滿足需求,取決于機器人運動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進步,具體介紹如下:
2、供給情況:科技企業與跨界龍頭紛紛布局
當前人形機器人的主要布局者多為科技公司。此外,也有多家跨界公司入局。從國內企業來看,2022年8月,小米發布人形機器人Cyberone;2023年4月,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發布了靈巧操作研究成果,并推出自研機器人靈巧手TRX-Hand和機械臂TRX-Arm;2023年8月,智元機器人推出遠征A1,對百億級別的開源大模型進行了調優,使其具備理解人的指令,并對指令進行任務編排、執行閉環的能力;同月,均普智能宣布基于豐富的工業機器人經驗,正在積極研究探索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業務機會,以進行規劃和布局;同月,字節跳動擬入局機器人,探索把AI大模型能力用到機器人上,目前并未確定機器人的具體形態與具體數量目標。
3、需求情況: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廣闊
從全球范圍來看,人形機器人已有商業應用場景預期落地,例如巡邏、物流倉儲;商業化進程領先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則有EVE和Digit。具體而言,美國1X technologies公司與ADT commercial公司共同研發的人形機器人EVE目前已成功應用于巡邏安保場景;Digit的應用場景主要是在物流倉儲環節,進行的任務主要包括卸載貨車、搬運箱子、管理貨架等,預計將在2025年全面上市。
在政策、資本以及技術多維度賦能下,人形機器人市場的潛力有望被加速釋放。未來的商業應用場景有望滲透進入服務業、制造業等領域。馬斯克曾表示其設計特斯拉機器人的遠景目標是讓其服務于千家萬戶比如做飯、修剪草坪、照顧老人等。目前較有潛力的人形機器人發展方向主要面向制造業、航天探索、生活服務業、高校科研等,預計2025年人形機器人將有望實現制造業場景應用的突破,小批量應用于電子、汽車等生產制造環境。
根據2023年5月GGII發布的報告預測,預計到2026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在服務機器人中的滲透率有望達到3.5%,市場規模超20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億美元。參考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約占全球市場25%的數值測算,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50億美元。
行業競爭格局
綜合全球人形機器人企業的技術實力與量產成本,英國Engineered Arts處于領導者地位,而美國特斯拉、1X technologies公司則處于強表現者地位,我國的智元機器人、優必選以及美國Agility Robotics公司均處于競爭者地位。
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從政策上看,2023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頻繁出臺,將持續護大機器人產業規模、豐富其應用場景,加速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未來在政策支持的背景下,人形機器人的技術選代和實際場景落地有望提速。
從技術上看,人形機器人發展的一個主要痛點是其運動能力與實際使用的應用場景匹配度不夠,其原因在于算法復雜度和數據規模限制,導致其智能化不足。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發展將使機器人智能水平獲得跨越式提升,主要包括人機交互增強、自主學習和決策能力提升、感知和行為有望形成閉環。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形機器人(仿生人)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人形機器人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