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3:《2023年中國保險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國人保(601319);中國平安(601318);中國太保(601601);中國人壽(601628);新華保險(601336)等
本文核心數據:原保險保費收入;保險行業資產總額;保險密度;保險深度
行業概況
1、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2條明確了保險的定義:“本法所稱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保險行業是金融業的一個重要分支行業,根據《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按第1號修改單修訂),該行業行業大類為“保險業(G68)”,小類為“人身保險(G681)、財產保險(G682)、再保險(G683)、商業養老金(G684)”。
2、產業鏈剖析:保險公司是重要主體
在保險行業產業鏈中,供給側主要包括保險公司、保險中介。保險公司可分為傳統保險公司和互聯網保險公司,主要負責產品設計、保險產品供應、保費收取及投保事件發生時支付賠款;保險中介包括專業中介機構、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以及保險營銷員,負責為保險公司銷售保險及提供其他服務。需求側主要包括購買保險的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其中,供應保險產品的保險公司是產業鏈中的重要主體。
目前,我國實力最強的保險公司主要為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再保險等保險集團;很多保險公司都在推行線上保險的業務,但純粹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只有眾安保險、安心保險、易安保險和泰康在線四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大多主要股東或母公司為保險公司。各類保險中介公司中上市企業較少。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在高速發展期
加入WTO以來,中國保險業經歷了恢復階段、規范階段和高速發展階段三個階段。目前正處高速發展期。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是新中國第一家全國性商業綜合保險公司,1979年開始恢復營業,從此中國保險業進入到強勁復蘇下的混業經營階段。細分此階段其特征為:一是國資保險公司不斷出現,二是外國保險公司開始重新進入我國,三是企業作為投資主體進入保險市場。
為配合《保險法》的實施及其分業經營的要求,1999年7月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撤銷中保集團,成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和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保集團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保險業進入到了分業經營階段。這一階段的發展特點有三:一是分業保險公司不斷涌現;二是外國保險公司大量進入我國,并且中外合資經營方式開始出現;三是保險行業進入國家監管下的行業自律發展階段。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對保險業做出“高水平、寬領域、分階段開放"的承諾,自此中國保險業進入到高速發展階段。此階段的發展特點有三:一是中國保險公司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二是保險領域對外開放程度加大;三是國家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建設。
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原保險保費收入持續上漲
21世紀以來,我國保險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根據國家金監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2022年,我國原保險保費收入呈持續上漲趨勢。2022年,我國原保險保費收入4.7萬億元,同比上漲4.68%。
2、中國保險行業資產總額持續擴張
2011-2022年,中國保險行業資產總規模持續擴張,由5.98萬億元增長至27.15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4.7%。增速方面,自2017年起中國保險行業資產總額增長速度明顯放緩,至10%左右。
3、中國保險密度整體呈上升趨勢
保險密度是指按當地人口計算的人均保險費額,保險密度反映了國民參加保險的程度和一國國民經濟和保險業的發展水平。2011-2022年,我國保險密度整體呈上漲趨勢,2022年,我國保險密度為3326元/人?,F階段我國居民參保程度逐年增長,保險業發展良好。
注:保險密度=中國原保險保費收入(數據來自國家金監總局)/中國年末總人口(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
4、中國保險深度連續兩年下降
保險深度是指某地保費收入占該地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反映了該地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保險深度取決于一國經濟總體發展水平和保險業的發展速度。2012-2017年中國保險深度穩步增長,但2018年后中國保險深度呈波動狀態,2021年、2022年我國保險深度連續兩年下降,2022年保險深度為3.88%。
注:保險深度=中國原保險保費收入(數據來自國家金監總局)/中國GDP總值(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 北京保險密度及保險深度最高
從保險密度來看,2022年保險密度最高的是北京,為12603.9元/人,其次是深圳、上海。從排名前十的省市來看,我國經濟較發達的省市保險密度明顯更高。
注:保險密度=保費收入(數據來自國家金監總局)/年末總人口(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
從保險深度來看,2022年北京保險深度最高,為6.63%。其次為黑龍江和吉林。
注:保險密度=保費收入(數據來自國家金監總局)/GDP(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
2、企業競爭:5家上市保險公司同臺競爭,中國平安領先
根據Brand Finance發布的《2022全球保險品牌價值100強排行榜》,中國一共有12家公司上榜。其中,品牌價值大于400億美元的是中國平安;品牌價值大于100億美元的有: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友邦保險;品牌價值小于100億美元的上榜公司有:中國人保、國泰人壽、新華人壽、富邦人壽、中國太平、中國再保險集團、臺灣人壽、南山人壽。
注:品牌價值低于100億美元的數據未公布。
從原保險保費收入來看,2022年,全國原保險保費收入46957億元,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7691.40億元、6191.58億元、6152.00億元、3931.66億元和1630.99億元。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市場份額占比均在10%以上。
從總資產來看,2022年四季度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7.1萬億元,其中中國平安總資產11.01萬億元,市場份額占比超過40%。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行業分化效應持續,金融科技進一步融入
2023 年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仍較多,保險行業投資收益及盈利水平面臨一定增長壓力。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保險行業發展主要呈現以下三個趨勢:金融科技進一步融入保險經營模式、行業分化效應仍將持續、保險行業整體業務結構持續優化。
2、“十四五”期間原保險保費收入預計保持上漲
2010-2022年,我國原保險保費收入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均復合增速為10%左右。中國保險行業快速發展,前瞻預計到2028年,中國原保險保費收入將超過8萬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保險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保險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保險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