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再生醫學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產品技術融合和商業化應用加深【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正海生物(300653);冠昊生物(300238);邁普醫學(301033);佰仁醫療(688198)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再生醫學市場規模;中國再生醫學植入醫療器械注冊情況;中國再生醫學產品線布局
再生醫學行業政策發展歷程
再生醫學作為科學及技術交叉應用的前沿醫學領域之一,一直是我國生物科技研發重點支持領域。“十一五”期間,我國就提出要建立生殖和再生醫學臨床前評價體系;“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提出,要加快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等關鍵技術的發展;“十四五”期間國家提出重點發展基因診療、干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等于干細胞、生物3D打印等技術,開發人造的組織器官,包括人工血管、人工腎臟、人工胰腺等。目前,我國再生醫學企業多聚焦于再生材料和干細胞修復領域,而再生器官被視為人造器官的“金字塔尖”,布局再生器官的企業較少。
布局再生材料和干細胞修復企業較多
從產品分類來看,再生醫學可以分為再生材料、干細胞修復、再生器官三大板塊。再生材料,可用于骨修復、口腔修復、醫美等;干細胞修復,基于干細胞技術,修復原本不可再生的組織和器官;再生器官,基于干細胞、生物3D打印等技術,開發人造的組織器官,包括人工血管、人工腎臟、人工胰腺等。目前,我國再生醫學企業多聚焦于再生材料和干細胞修復領域,而再生器官被視為人造器官的“金字塔尖”,布局再生器官的企業較少。
2022年無源植入醫療器械注冊量大幅增加
根據國家《醫療器械分類規則》(以下簡稱“《規則》”),中國醫療器械分類主要依據三大分類指標,醫療器械按照風險程度由低到高,管理類別依次分為第一類、第二類和第三類。《規則》對再生醫學領域研發、生產的無源植入性醫療器械劃分至第三類醫療器械。根據藥監局統計數據,2016-2020年全國第三類醫療器械行業產品首次注冊批準數量整體在1000件上下波動,2021年境內第三類醫療器械行業首次注冊批準產品數量達到1131件,同比上升10.88%。2022年,境內第三類醫療器械行業首次注冊批準產品數量超過1500件,增幅達36%,其中無源植入醫療器械注冊產品數量為400件,同比上年增加68.4%。
A股上市企業研發投入超過3000萬元
從我國再生醫學上市企業的研發投入來看,2022年,邁普醫學、正海生物等A股上市企業研發投入均在3000萬元以上,冠昊生物、奧精醫療和佰仁醫療的研發投入更是超過5000萬元,研發投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15%以上;瑞濟生物和吉林中科企業規模體量較小,為新三板掛牌企業,研發投入在200-500萬元內,研發投入占比超過10%。目前,我國再生醫學行業處于發展初期,隨著再生醫學企業研發投入的加大、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資本的加碼,再生醫學行業得以快速發展。
中國再生醫學市場規模逐步擴大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醫療美容的技術壁壘較臨床領域更低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國再生醫學市場也保持增長勢頭。中國再生醫學行業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8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8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6.5%,保持了較快增速,預計2022年將進一步增長至331億元。
技術融合和商業化應用推動行業發展
目前,再生醫學的再生材料、干細胞修復、再生器官等細分場景都已經是醫療領域潛力賽道,眾多企業早已開始攻城略地,研究進展迅速。未來,中國再生醫學行業將受到外部利好的宏觀環境、產品商業化落地和技術融合替代等因素影響,市場進一步擴大。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生物醫藥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生物醫藥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