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氫氣制備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電解水制氫技術發展潛力大
氫能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長周期存儲的最佳途徑。氫氣可以從天然氣、煤炭、生物質、廢棄材料(例如塑膠)、水分子中實現零碳排放制取。我國具備大規模制氫潛力,氫氣有望替代非電能源需求。
我國主要使用煤制氫技術路線
目前制氫技術路線按原料來源主要分為化石原料制氫、化工原料制氫、工業尾氣制氫和電解水制氫幾種。常規的制氫技術路線中以傳統化石能源制氫為主,全球范圍內主要是使用天然氣制氫,我國由于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因此主要使用煤制氫技術路線,占全國制氫技術的60%以上。
煤制氫成本最低,電解制氫成本有較大下降空間
各類氫氣來源存在一定的技術和成本差別,電解制氫與煤炭、天然氣制氫成本仍有較大差距,其中煤炭制氫成本最低,為0.9-1.2元/立方米,天然氣制氫成本為1.2-1.5元/立方米,而中國的電解制氫發展仍處早期,成本在3元/立方米左右,未來還有較大下降空間。
我國制氫企業集中于煤制氫和化工工業副產氫
從目前的幾種制氫技術來看,新型技術制氫處于概念階段,技術不成熟尚停留于實驗室階段;天然氣制氫受制于我國天然氣資源緊缺對外依存度較高以及定價等問題,暫時不適合用來制氫以支持氫能行業發展;電解水制氫雖然技術相對較為成熟,但是成本高而且產量小,適合氫氣需求量不大或氫燃料電池車應用規模小的地區或城市。
因此短時間內我國氫能產業發展的氫源主要將來自化石燃料制氫(煤制氫)和化工工業副產氫(焦爐氣副產氫、氯堿副產、PDH即丙烷脫氫副產等)。
目前,國內僅涉及煤制氫的企業就有數十家,而且大部分的煤制氫項目為石化行業煉化配套。同時,在化工工業副產氫方面,無論是焦爐氣副產氫氣、氯堿工業副產氫氣還是丙烷脫氫副產氫氣,涉及到的企業多達百家。其中,主要的企業有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石化、美錦能源、萬華化學等。
電解水制氫具備發展潛力
中國是世界第一產氫大國,目前全國氫氣產量超過2000萬噸,中國發展氫能產業具有較好的基礎。從氫氣供給來看,一般由企業購買煤炭、天然氣、石油等制氫原料,利用自有設備制得氫氣。
在現有的制氫技術中,使用煤或天然氣制氫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而且我國具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目前化石能源是主要的氫氣來源。但使用化石能源作為原料終究不可持續,并會產生新的污染。使用甲醇等化工原料制氫受上游產品約束,產量和價格浮動較大,難以形成穩定有效的氫能供給。使用工業尾氣制氫同樣存在原料少、來源不穩定的問題。
目前看來,可以支撐未來巨大氫能需求量,原料來源穩定的制氫方式應為電解水制氫。雖然目前由于成本太高,電解水在氫能制備產業中只占4%左右,與其它方式相比暫時不具備競爭優勢。但如果能考慮利用我國每年大量不能上網的風能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電力作為能源,可以極大地降低制氫用電成本,推動電解水技術推廣使用,同時可有效解決可再生電力消納問題。
更多數據可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氫能源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氫能源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氫能源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氫能源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