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人工智能芯片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預測 國產化率有望進一步提高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統計,全球前十大IC設計業者2020年第二季營收及排名出爐,2020Q2前10大IC設計公司中,有5家美國公司,3家中國臺灣的公司,兩家英國公司,其中美國大幅領先其他國家和地區。國內集成電路設計相對較強的兩家公司分別為華為海思和紫光展銳。
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美國領先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統計,全球前十大IC設計業者2020年第二季營收及排名出爐,2020Q2前10大IC設計公司中,有5家美國公司,3家中國臺灣的公司,兩家英國公司,其中美國大幅領先其他國家和地區。國內集成電路設計相對較強的兩家公司分別為華為海思和紫光展銳。
我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領域穩步發展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公告數據統計,從2001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公告中,在我國登記公告(包括國外權利人)的布圖設計總計21620件。2019年全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數量為歷年新高,達到5003件。
2019年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涉及的產品,主要包括 MOS,BI-MOS,Bipolar,Optical IC 等。其中 MOS 所占比重最大,有3771件,占2019年度數量的75%;其次是 Bi-MOS,有375件,占8%;Bipolar 有276件,占6%。MOS 和Bi-MOS的比重較往年略有降低,Bipolar的比重較往年略有增加。
我國高端通用芯片設計依賴進口
在高端通用芯片設計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對外依存度很高。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19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超過3000億美元,其中,處理器和控制器占比最高,達46.79%,存儲器占31.14%。
我國芯片國產化率低但未來可期
當前我國集成電路市場仍然以國外進口為主,國產化率較低,在DRAM、NAND存儲器及電腦、服務器CPU等方面國產化率為零。雖然紫光展銳、華為海思等在移動處理器方面已進入全球前列。
但是,在個人電腦處理器方面,英特爾壟斷了全球市場,國內相關企業有3-5家,但都沒有實現商業量產,大多依靠申請科研項目經費和政府補貼維持運轉。
龍芯近年來技術進步較快,在軍品領域有所突破,但距離民用仍然任重道遠。國內存儲項目剛剛起步,而對于FPGA、AD/DA等高端通用芯片,國內基本上是空白。
總體來看,國內企業在CPU等關鍵領域與國外企業仍有較大的技術差距,短時間內實現趕超難度很大。但從近幾年的產業發展來看,技術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同時,在國家大力倡導發展半導體的背景下,逐步實現芯片國產化可期。
更多數據來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芯片行業市場需求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AI芯片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AI芯片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AI芯片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