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航空維修市場發展迅速 2015年市場規模或達450億
航空維修是指對飛機及其上的技術裝備進行的維護和修理,保持提高飛機的可行性,確保飛機的安全,是飛機使用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也是航空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航空維修市場規模發展迅速
航空維修業技術門檻和安全要求高,兼具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雙重特點,是民航行業運行的基礎,是安全飛行的保障。
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中國民航機隊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95%,截至2010年底,中國民航共擁有各類運輸飛機1639架(各類運行及備份發動機3600余臺),通用航空器1010架。民航維修行業規模發展迅速,2010年中國民航維修市場總量達到23.2億美元,占世界MRO市場的5%,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民航維修市場:其中發動機維修約占總量的40%,航線維護、飛機大修及改裝、附件修理及翻修各占20%左右。
2010-2015年我國航空維修市場規模及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 《中國航空維修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截至2010年底,國內共有389家維修單位,建立起了由航空器機體定檢、發動機翻修以及相關部附件維修組成的較為完整的維修產業鏈,各類維修項目基本齊全,成為保障中國民航安全運行、健康發展的基礎。中國民航維修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的人力資源基礎,維修人才培養體系相對完善。截至2010年底,中國民航機務維修系統人員數量總計約6萬人。其中,維修管理人員(含工程、質量、航材、計劃、培訓、行政等部門人員)約占總數的31%,維修人員(含航線及內場從事直接維修工作的人員)約占總數的69%。通過我國CCAR-147部審定的維修人員培訓機構共44家。
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
前瞻資訊航空產業研究員劉瑞柏談到,目前,中國民航維修行業的航空器部件維修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尚有較大差距,一些重要系統的關鍵部附件的維修能力欠缺。在工程設計能力要求高、產品附加值較高的維修項目中,國內維修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較低,我國國內維修單位僅具有29%的部附件維修能力,全行業承擔的維修產值不足市場總產值的25%,中國民航70%以上的發動機需送國外維修廠家進行翻修工作,即使在國內完成的發動機翻修,其核心部件的深度維修仍需送修國外。此外,以維修方案、質量管理、技能培訓、生產計劃管理為標志的維修工程管理能力尚與國際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由于維修能力的不足,國內維修單位存在一定程度的低層次維修能力重復建設的現象,國內維修單位在航空器機體維修方面的能力建設相對集中,但深度維修能力建設不足,往往處于低層次的成本競爭狀態。國內維修機庫的利用率與國際發達國家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國內民航維修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不強。國內維修企業在維修服務的市場意識、服務質量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政策支撐 前景可期
前瞻資訊航空產業研究員劉瑞柏指出,隨著國家對航空產業支持力度的加大,航空維修業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