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電動工具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組圖】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電動工具行業已形成一批規模較大的企業,技術工藝獲得巨大進步,產品質量和性能不斷提升。伴隨著中國制造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已成為國際電動工具市場的最主要的出口國。
中國電動工具技術工藝獲得巨大進步
電動工具最早出現在歐洲。1895年,德國Fein公司制造了直流電鉆,1946年美國出現了采用熱固性酚醛塑料外殼的電鉆。隨后歐洲電動工具制造商開發制造了雙重絕緣電動工具。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初出現了電子調速電動工具。80年代起,電子技術已在電動工具上廣泛應用。電子技術的應用,不僅擴展了電動工具的功能,亦大大提高了電動工具的單位重量出力,使電動工具性能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我國電動工具行業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起始期,從1942年第l臺電動工具誕生,到20世紀60年代電動工具制造業初具規模,但70%以上電動工具是電鉆;第二階段為成長期,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改革開放為電動工具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電動工具制造業不斷壯大;第三階段為發展期,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電動工具行業已形成一批規模較大的企業,技術工藝獲得巨大進步,產品質量和性能不斷提升。伴隨著中國制造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已成為國際電動工具市場的最主要的出口國。
相比手動工具,電動工具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廣泛應用于建筑道路、住房裝修、木工加工、金屬加工、船舶制造、航空航天、汽車、園藝等國民經濟領域,并已進入家庭使用。電動工具的品種繁多,當今世界上的電動工具已經發展到500多個品種。根據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電動工具型號編制方法(GB/T9088-2008)》,電動工具可分為金屬切削類、砂磨類、裝配類、建筑道路類、林木類、農牧類、園藝類、礦山類以及其他類。按照精度和使用領域的不同,電動工具整體的產品體系大致可以分為工業級、專業級和通用級三個級別,具體如下:
電機是電動工具中負責動力輸出的核心組件,生產過程中涉及繞線、滴漆、動平衡、熱處理、傳動系統加工等多種工藝,加工能力和制造水平直接影響電動工具的品質。
我國為電動工具主要出口國
經過多年發展,全球電動工具行業已形成較為穩定的競爭格局,百得、TTI、博世、牧田、麥太保等大型跨國企業占據了高端市場的主要份額。同時,東南亞國家、印度及拉美國家擁有更低的勞動力和資源成本。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正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前后夾擊的雙重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之下,中國電動工具制造業需要保持行業增長,促進產業升級。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的電動工具產品出口國和電動工具生產基地,行業外向型特征十分明顯。我國每年生產的大量電動工具產品中,約有80%出口到世界各國家或地區。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動工具分會年報統計顯示, 2019年,手持電動工具出口數量28852.68萬臺,出口金額873280.24萬美元。以此估算,2017年、2018年與2019年,我國電動工具整機的整體市場需求量約3.17億臺、3.49億臺與3.61億臺,市場規模約人民幣625.76億元、697.54億元與752.11億元。
從行業競爭整體格局來看,市場不斷優勝劣汰,行業呈現完全、自主、充分的競爭態勢,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國內企業“兩級分化”現象愈發明顯,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強者恒強甚至更強的局面進一步凸顯。大型企業產能規模與銷售業績迅速增長,少數外資品牌企業依然強勢,部分規模以上企業上升勢頭良好。一些缺乏技術水平、缺乏自主品牌及固定銷售渠道的中小企業將逐步被整合或退出。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動工具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電動工具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電動工具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電動工具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