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之爭:安踏VS李寧 誰才是國產運動品牌之王
中國的鞋服企業市場規模逐年擴大,主要市場被國際大牌占據,但是隨著近年來國產品牌的崛起,一眾優秀的國產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獲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其中表現最為出眾的便是安踏和李寧。
李寧成立于1990年,其創始人李寧締造了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點燃圣火的一幕更成為一代人的永恒記憶,李寧公司也因其獨特背景成為國內最具品牌鮮明度的運動服飾企業,并且于2004年6月在中國香港成功上市。安踏則成立于1991年,于2007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綜合體育用品品牌公司。
兩家企業各有特色,并且占據了國產鞋服市場的頭兩把交椅,那究竟誰才是國產運動品牌之王呢?
安踏體量龐大,國內第一;李寧發展迅速,一路猛追
截止至2020年9月6日,李寧公司總市值為813.76億港元(約合717.76億元),特步公司和361度公司總市值分別為60.97億港元(約合53.78億元)和21.92億港元(約合19.33億元),而安踏公司總市值為2069.35億港元(約合1825.23億元),是三家之和的兩倍多。安踏公司體量龐大,堪稱國內運動品牌第一大企。
但是李寧公司的發展速度卻令人驚嘆,2015年李寧的總市值為79.19億港元,同期的安踏總市值卻為532.74億港元,是李寧的6.73倍;僅用五年時間,截止至2020年9月6日,而李寧總市值已達813.76億港元,接近安踏總市值的四成。李寧近年不斷快速發展,對安踏窮追猛趕。
注:2020年市值為截止至2020年9月6日。
安踏營收破三百億元,李寧溢利近乎翻倍
近年來李寧的營業收入迅速增長,毛利水平也不斷提升。根據李寧公司財報披露,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38.70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毛利68.05億元,毛利率49.07%。而安踏公司得益于多品牌營業增長,于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39.28億元,同比增長40.8%,首次突破營收三百億元,安踏公司連續多年保持營收的高速增長,并且毛利也隨之不斷增長,2019年毛利率已上升至55%。
然而從凈利潤來看,安踏保持較高的凈利潤,2019年達到凈利潤53.44億元,整體的凈利潤增長趨于穩定,其中2017-2019年保持在30%左右的增長。而李寧雖然凈利潤不及安踏,甚至2017年凈利潤較上年有所下滑,但隨著2018年“中國李寧”的火爆,2018年凈利潤增長38.84%,2019年凈利潤更是翻倍到達14.99億元,同比增長109.59%。
安踏品牌力提升,市場占有僅次耐克、阿迪達斯
隨著安踏不斷的發展壯大,其在運動服飾行業品牌力僅次于國際龍頭耐克和阿迪達斯,且品牌力持續提升。在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有價值的50個服裝品牌》中,安踏是唯一入榜的中國體育用品品牌,并且這是安踏第五年入榜,從2016年第46位,到2017年第35位、2018年第28位、2019年第21位,至2020年第18位,排名逐年上升。并且獲得《BrandZTM2019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的第82名,是百強里服飾品類第一。
根據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9年李寧市占率為6.3%排在第五位;而中國運動服飾行業中安踏市占率為16.4%,僅此于耐克和阿迪達斯。
安踏店破萬家卻尋求轉型,李寧經銷零售緊隨其后
截止到2019年年底,安踏在中國開店破萬家,設有10516家安踏店(包括安踏兒童獨立店),旗下品牌FILA也開設有1951家,包括KOLON SPORT在內其余四個品牌共計開設476家。
然而2020年安踏主品牌決定砍掉經銷商模式,向直營零售模式轉型。并在2020年8月25日的中期業績會上,安踏宣布這一數字化轉型計劃。作為轉型的第一階段,安踏將斥資總金額約20億元,直接收購11家經銷商,這些經銷商覆蓋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廣東、昆明、南京、上海、武漢、西安及浙江等11個省市。此舉涉及的安踏品牌合計約3500家,占到安踏總門店數的35%。上述地區的門店,安踏計劃約60%由安踏集團直營管理,40%由加盟商按照安踏運營標準管理。
2019年李寧公司在全國設立特許經銷商6225個,直接經營零售1325個,總計7550個。李寧實行多渠道策略,基于零售轉型方向,升級零售商合作政策,以吸引優質零售商合作,提升零售渠道效率,增強市場覆蓋質量。并且加速推進渠道多元化發展,在傳統商業街、百貨、運動城發展的基礎上,聚焦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渠道的突破,與國內多個大型連鎖商業地產集團達成戰略型合作,在購物中心渠道重點開設全品類標桿店和中國李寧時尚店,并積極進行新渠道類型的探索。
注:北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黑龍江、吉林、遼寧、陜西、寧夏、青海、甘肅和新疆等省份、直轄市和自治區。
南部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和西藏等省份、直轄市和自治區。
華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和澳門等省、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
安踏多品牌發展,FILA來勢洶洶;李寧多品類發展,網絡關注火爆
安踏實行“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戰略,進行多品牌發展,旗下擁有安踏ANTA(中國)、斐樂FILA(意大利)、迪桑特DESCENTE(日本)、可隆KOLON(韓國)等多個中國及國際知名的運動品牌。2019年3月,由安踏體育、方源資本、Anamered Investments及騰訊組成的投資者財團完成收購亞瑪芬體育公司,亞瑪芬體育旗下的國際知名品牌也加入了安踏集團的多品牌陣營,包括薩洛蒙Salomon(法國)、阿托米克Atomic(奧地利)、頌拓Suunto(芬蘭)等。這些品牌在戶外運動、滑雪、球類及運動器械等各自的運動細分領域位居全球前列,在歐洲、美國和亞太等世界主要市場均有布局。
其中FILA發展迅猛,近年來營業收入飛速上漲,于2020年6月底營業收入達71.52億元,反超安踏主品牌,并且2018-2020年毛利率高達70%,而安踏主品牌僅為40%。FILA成為安踏發展的重要利器,對標目前朝向高端潮流發展的李寧,甚至于2019年營收成功超過李寧。
李寧近年來不斷推出新科技,與球星合作聯名款,自主設計參加各類展秀,走上潮牌之路,其中以“中國李寧”等一系列品牌重塑人們對李寧的印象,獲得巨大成功。在百度搜索上,李寧一直保持著高搜索率,相較于安踏消費者們更多的關注李寧的動向。
注:通過百度指數搜索關鍵詞“李寧”和“安踏”所得結果,2020年為截止至9月5日數據。
綜合來看,安踏成為全球僅次于耐克和阿迪達斯的第三大運動品牌,在國產運動品牌中占據龍頭地位。但李寧也在飛速發展,不斷縮小與安踏的差距。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體育用品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體育用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體育用品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