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圖帶你解讀雙11電商平臺競爭格局 天貓的霸主地位還穩固嗎
手機應用商店引流效果好,OPPO、華為、VIVO拉新能力強
從電商平臺的安裝渠道來看,手機應用商店引流效果好,OPPO、華為、VIVO拉新能力強。在2018年11月1日至11日新裝電商APP的渠道中,41.5%的新增用戶來自廠商應用商店,這其中又以OPPO、華為和VIVO占比最大,新裝APP占比分別為13.9%、9.2%和8.9%。由此可見,在“雙11”購物促銷活動中,品牌手機的應用商店引流效果最佳。
綜合電商流量第一,社交電商、生鮮電商漲勢洶洶
從細分電商平臺流量來看,綜合電商流量吸引力最大,2018年“雙11”綜合電商獨立設備數為其他四類電商流量總和的4倍。但從增速來看,社交電商漲勢迅猛,無論是以拼多多為典型的拼團購物形式,還是以小紅書為代表的種草社區的購物形式,都在2018年大火,促成了社交電商的總體攀升;此外,跨境電商流量負增長,這可能是由于綜合電商將更多跨境產品納入商品類目分流所致;而母嬰電商與去年基本持平,以及生鮮電商雖然增幅巨大但流量最低,都表現出垂直電商下沉困難。
綜合電商最黏人,社交屬性成為最新消費催化劑
從細分電商平臺粘性來看,2018年“雙11”當天,綜合電商的人均使用次數同比去年下降11.2%,但仍最具用戶粘性,說明綜合電商中豐富的商品類目以及眼花繚亂的促銷活動,依舊吸引用戶。此外,社交電商“黏人”程度已緊隨綜合電商之后,且人均使用次數增速增長最快。事實上,目前其他類別電商也紛紛引入拼購模式,社交屬性已成為最新的消費催化劑。
用戶電商APP選擇更加多元,電商平臺競爭愈發激烈
從用戶安裝電商APP數量來看,一方面,用戶安裝電商APP數量增多,2018年每用戶平均裝有4.3個電商APP,較207年增加了0.6個;另一方面,安裝2個電商APP的用戶占比最大,但在2018年用戶占比大幅下滑12.7個百分點至23.8%,而安裝5個及以上電商APP的用戶占比則明顯增加,占比合計提升了11.5個百分點。可見,消費者“雙11”電商平臺選擇更加多元,電商平臺的競爭也更為激烈。
淘寶APP獨占率大幅下滑,拼多多強勢崛起躍居第二
從電商APP獨占率來看,APP獨占率指在同類型APP中,用戶僅安裝該款APP的比例,側面反映APP領域的競爭情況。2018年“雙11”期間,手淘APP獨占率為19.5%,仍位列第一,但獨占率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與此同時,京東、唯品會、天貓、蘇寧易購等老牌電商平臺的獨占率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反觀拼多多2018年的獨占率卻提升至5.5%,位居第二,可能是因為其有著與其他電商不同的用戶群體。
淘寶用戶最活躍,拼多多用戶增長迅猛
從電商平臺用戶規模來看,手機淘寶日均活躍用戶規模穩居第一,2018年11月平均日活用戶高達1.98億人,也就是說,11月每天平均每7個人中就有1人打開淘寶APP。此外,拼多多上市后首次參與“雙11”戰績驚人,其活躍用戶規模增長迅猛,2018年11月平均DAU已趕超京東、唯品會、天貓、蘇寧易購等老牌競爭平臺,僅次于淘寶位居第二。
80后、90后更關注天貓,00后更愛京東
而從不同年齡層消費者來看,天貓、京東、淘寶都是消費者最關注的電商平臺前三甲,但存在細微差別。具體來看,80后、90后更關注天貓,而00后則更愛京東;此外,80后、90后對于拼多多的關注度也明顯高于00后。
天貓(淘寶)市場份額穩居第一,成交額占比近7成
從電商平臺成交額來看,自“雙11”購物節興起以來,天貓(淘寶)一直是購物主戰場,2018年的市場份額高達67.9%;京東作為“雙11”的積極參與者,其市場份額迅速擴大,成交額占比已從2013年的5.5%提高至了2018年的17.3%,位居第二;此外,拼多多首次參與“雙11”成交額表現同樣亮眼,成交額占比達3%,擠進各電商平臺前四名。
電商平臺海外購占比提升,亞馬遜增速亮眼
近年來,隨著居民對多樣化、優質產品消費意愿的增強,“雙11”國際化加速,境外購已成為重要消費趨勢之一。具體來看,2016-2018年各主流電商平臺海外購銷售額占比不斷提升。其中,亞馬遜作為國際化購物平臺,海外購占比由2016年的2.0%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19%,大幅領先于其他電商平臺。
出口電商平臺集中度提高,速賣通市占率第一
而從出口電商平臺來看,一方面,“雙11”期間專注于出口的電商平臺不多;另一方面,出口電商平臺的集中度呈現出增長趨勢。2018年出口電商平臺成交額CR3為91.8%,較2017年提高了19.2個百分點。其中,速賣通的競爭力持續增強,2018年市占率高達44.7%;而亞馬遜國際表現不俗,2018年的市場份額提高至35.8%,位居全國第二。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電子商務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