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區域分析 北京、深圳綜合實力更優越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大力發展,北京、深圳綜合實力更優越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大力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示范區。受國家的號召,全國各地方政府部門也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開展了大量工作,上海、重慶、北京-河北、浙江、吉林長春、湖北武漢、江蘇無錫等地已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積極推動半封閉、開放道路的測試驗證,北京、上海、重慶、長沙、長春、深圳、廣州等地相繼出臺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推動本地區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
具體來看,北京、深圳和浙江杭州因為具備全國領先的互聯網企業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因而在汽車網聯技術上享有研發優勢,這類企業通常以與整車制造企業合作的范方式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進而推動當地該產業的發展;而長春、重慶、上海、北京則以汽車制造工業領先,具備較為雄厚的產業基礎,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條件;此外,長春、深圳和北京擁有較多優勢智能技術提供商,例如大唐電信,華為、大族激光等,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化提供了強力的支持。因此,綜合來看,北京、深圳綜合實力更為優越,上海、浙江和長春等地亦具備較好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潛力。
首先從汽車行業發展情況來看,浙江、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汽車保有量均位于全國前列,汽車產業基礎較好,為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奠定基礎。其中,從城市維度上,2018年北京汽車保有量達到575萬輛,位居全國第二;上海和深圳分別以393萬輛和337萬輛的成績分別位居全國第4、7。從省份維度上,浙江省2018年汽車保有量達到1534萬輛,位居全國第5。
——政策支持情況對比:北京、上海、深圳政策支持力度大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上,北京、上海兩地政策支持力度最高。2018年10月和2018年12月,北京市先后出臺《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白皮書》和《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19年-2022年)》,積極推進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產業化。除此以外,北京市早在2017年便出臺了《北京市關于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通知》、《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等多項政策內容,法規文件較為健全。
2017年1月,上海市便出臺了《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保持并鞏固上海智能網聯汽車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力爭在局部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努力建成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除了產業支持政策外,上海也出臺了多項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道路測試支持政策,政策支持力度較高。
此外,深圳、浙江、長春等地均出臺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道路測試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相關產業支持政策,側面利好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政策支持力度較高。
——智能網聯汽車項目對比:北、深發展領先,滬、浙、長各有所長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建設上,北京綜合實力較強,無論在整車制造領域,還是智能技術提供方面,亦或是互聯網企業方面,都有著較為深厚的積累。同時,在車聯網、大數據、新能源汽車領域,北京均開展了多個項目,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深圳智網網聯汽車項目發展亦較全面,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不僅有用比亞迪汽車電子,為深圳智能網聯汽車制造貢獻力量;同時有華為、中興等全國領先通信企業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提供技術服務支撐;此外,騰訊為首的一批互聯網企業亦積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布局。
上海、浙江、長春等地則各有所長,上海擁有眾多老牌汽車企業如上汽等,在智能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方向積極進行變革。如上汽榮威350,已經實現了信息檢索、實時路況導航、電子路書和社群交流等互聯應用,開啟了國產汽車網絡互聯信息化時代。
如上海一般在整車制造領域實力強勁的還有長春。汽車產業作為長春的第一支柱產業,為長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奠定基礎。長春形成了以中國一汽為主體,以數百家為中國一汽配套的零部件企業為支撐的汽車工業體系,形成了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智能制造產業集群。
浙江有阿里巴巴坐鎮,帶動全省企業積極進行合作互聯,已經形成了多種形式的戰略合作:一是本土互聯網企業加強與外來車企的合作,如阿里巴巴與長安汽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二是本土整車企業與外來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不斷推進網絡和信息技術在汽車上的大規模應用;三是隨著應用示范的深入推進,在龍頭的帶動下,涌現出一批極具潛力的智能網聯汽車相關企業。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網聯汽車 ( ICV )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利用前瞻產業研究院長期對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全面而準確的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主要分析了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環...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