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戰斗機行業發展現狀與市場趨勢 輕型戰機占主導地位【組圖】
戰斗機也稱殲擊機,是用于在空中消滅敵機和其他飛航式空襲兵器的軍用飛機。戰斗機的主要任務是與敵方戰斗機進行空戰,奪取制空權;其次是攔截敵方轟炸機、攻擊機和巡航導彈,還可攜帶一定數量的對地攻擊武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戰機保有量居全球第二,與美差距較大
戰斗機是空中作戰主要力量,2018年全球戰斗機數量占軍用飛機數量的27%。根據《Word Air Force》數據顯示,2013-2018年全球軍用飛機數量逐年增長。2018年全球軍用飛機數量為53953架,其中戰斗機有14827架,占比達到27%,位列所有機種第二位,占比最高的機種為武裝直升機。
全球各國家戰斗機裝備數量呈現一超兩強、頭部集中的格局。《Word Air Force》數據顯示,美國一直是全球戰斗機數量最多的國家,2018年美國擁有2826架戰斗機,其次是中國核俄羅斯,分別擁有1624架和1591架,美、中、俄戰斗機數量穩居全球前三名,并與四、五名的印度、朝鮮拉開較大差距,呈現出“一超兩強”的格局。
綜合來看,現階段中國戰斗機的發展現狀是總量大、代次差、功能欠缺。由上表可知,2018年中國戰斗機總量達到1624架,位居全球第二位,但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美國戰機總量是中國的1.7倍。且從2013-2018年中美兩國的戰斗機總量所占比重來看,美國戰斗機實力雄厚,戰斗機數量占比每年都高中國好幾個百分點,且每年均占全球總量的五分之一。
多用途戰機占比低,輕型戰機主導
多用途戰機和艦載機是執行“攻防兼備”戰略的重要裝備。“攻防兼備”戰略的“攻”要依靠可對地攻擊的多用途戰斗機和艦載機,摧毀敵軍地面或海面的有生力量。中國過去空軍戰略以“國土防空”為主,可對地攻擊的多用途戰斗機和艦載機占比與美國相比較低,未來可對地攻擊多用途戰斗機和艦載機存在短板的增量空間。
而從目前來看,中國現役戰斗機共7個主型號,但譜系不全,具備對地攻擊能力的多用途戰機占比約45%,與美軍81%的比例存在較大差距,艦載機占比僅為4%,同樣遠低于美軍36%的水平。
從量級上看,輕型戰斗機殲-7和殲-8占比較大,達到46%,中型戰斗機僅殲-10一個型號,數量占比為21%,重型戰斗機占比33%,整體數量上以輕型戰斗機主導。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高端裝備制造園區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