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圖讀懂2018年中國有色金屬鎂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 供需緊張導致鎂錠價格上漲
我國為全球鎂礦資源大國,資源儲量豐富以及煤炭能源充足,具備資源稟賦優勢,但是由于供給側改革和環保壓力,近年來我國鎂錠產量出現下降趨勢。由于鎂合金技術不斷進步,應用領域逐漸拓寬,我國對鎂及鎂制品的需求呈現增長趨勢,供需關系緊張導致鎂錠價格上漲,2018年11月,鎂錠價格位于1.91萬元/噸的高位區間。我國有色金屬鎂行業集中度偏低,云海金屬是國內的龍頭企業。
我國鎂礦儲量豐富,陜西是最大原鎂產出地
我國是全球鎂礦資源及產量大國。鎂在地殼表層中儲量位居所有元素的第8位,質量占比為1.9%,海水中含量第三。據亞洲金屬網統計,2018年中國已探明可開采白云石鎂礦超過200億噸,菱鎂礦超過30億噸,鹽湖氯化鎂儲量40億余噸,可以開采千年以上,占世界鎂礦資源的70%以上。
近年來,我國環保政策趨嚴,鎂冶煉行業污染嚴重,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渣、廢水和廢氣,若處理不當將會對環境產生較大污染。鎂冶煉高能耗,產生大量廢棄廢渣,2011年已被發改委列為限制類項目。2018年產鎂大戶山西被生態環境部納入強化督查重點區域,監管力度加大,原鎂生產企業生存形式更加嚴峻,環保、供給側雙重壓力使我國原鎂產量發生下滑。
由于我國鎂錠生產多采用皮工法生產,熱能利用率較低,生產過程不連續,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受供給側改革和環保壓力影響,2018年我國鎂錠產量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根據美國地質局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鎂錠產量約為80萬噸,較上年同比下降13.98%。
我國有色金屬鎂行業主要集中于陜西、山西、新疆等資源大省。陜西鎂業主要分布在榆林府谷、神木等地,府谷鎂產業于2002年起步。從2005年起,府谷鎂工業憑借獨特的區域、資源等優勢,不斷開拓進取,使原鎂產量每年平均以30%的速度遞增。從2012年起,陜西超越山西,成為全國原生鎂錠第一大省,并連續多年遙遙領先,被業界評價為“世界鎂業在中國,中國鎂業看陜西”。
山西鎂產業資源優勢突出,煉鎂白云石保有資源儲量8.45億噸,位居全國第一,占我國煉鎂白云石保有儲量的30%。同時山西也是我國主要鎂生產省份,鎂生產能耗較大,煤炭資源較為豐富的省份具有優勢。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協會鎂業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陜西省原鎂產量約占全國原鎂產量的62%,位居全國第一;山西省原鎂產量約占全國原鎂產量的14%,位列全國第二。
中國為原鎂消費大國,供需緊張導致鎂錠價格上升
隨著鎂合金壓鑄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有色金屬鎂行業所涉及的產業領域逐漸擴張,在汽車、醫療、化工等領域對鎂及鎂制品的需求量穩步提升。我國為全球原鎂第一消費大國,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協會鎂業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原鎂消費量達到44.69萬噸,較上年同比增長5.20%,占全球原鎂消費量比重達到45%。
由于供給側改革及環保壓力,我國原鎂產量出現較大降幅,但是原鎂需求卻依然保持增長趨勢,原鎂供需平衡趨緊,導致我國鎂錠價格向更高檔次上升。根據長江有色網價格數據,2017年,我國鎂錠價格維持在1.5-1.55萬元/噸區間,隨著我國原鎂產量下降,供給減少導致鎂錠價格上升,2018年末攀升至1.91萬元/噸,隨后稍有回落,也依然保持在1.65-1.75萬元/噸區間。
根據Magontec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原鎂下游需求集中在鎂合金和鋁合金添加劑領域。其中,鎂合金需求約為41%,成為有色金屬鎂行業增長的首要推動力;鋁合金添加劑需求約為34%,位居下游需求第二位;海綿鈦需求、鋼鐵脫硫需求分別占比16%和9%。
海外原鎂需求下降,出口數量和金額均同比下降
國外鎂需求在2018年略有回落,從而導致我國鎂及鎂制品出口數量及金額出現同比下降。根據Magontec統計數據顯示,近十年海外鎂消費量降低出現三次,分別為2010年、2015年及2018年,海外鎂消費呈現周期性上漲走勢,預計2020年將出現下輪海外鎂消費增長趨勢,對我國鎂及鎂制品出口數量及金額增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18年,我國鎂及鎂制品出口金額為10.31億美元,較上年同比下降%。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鎂及鎂制品出口數量為40.98萬噸,較上年同比下降9.32%。出口數量降幅大于出口金額降幅,表明我國鎂及鎂制品出口單價較上年不降反升,同國內有色金屬鎂行業供求關系一致,產品單價上漲可以提升國內企業利潤空間,有利于國內鎂及鎂制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云海金屬為行業龍頭
我國有色金屬鎂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從產量上看,2018年中國有色金屬鎂行業市場集中度CR3約為13.8%,CR10約為31.6%,主要企業分為三大梯隊,其中第一梯隊云海金屬為行業龍頭,原鎂產量約為5.9萬噸,以絕對優勢領先其他企業;第二梯隊為八達鎂業、天宇鎂業等原鎂生產企業,2018年原鎂產量在2-4萬噸之間,為我國原鎂生產的主要支柱企業;第三梯隊為原鎂產量在2萬噸以下的企業,該梯隊企業數量眾多,合計原鎂產量占我國原鎂產量的65%以上。
從產能上看,我國原鎂產能集中度較高,CR3和CR5分別為58%和68.4%。云海金屬鎂合金產能18萬噸,國內第一,占有率36%,大于行業內第2到第5產能之和,具備明顯的規模優勢,對下游供應商具備一定議價權。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有色金屬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有色金屬產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