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動漫產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資本市場回歸理性【組圖】
中國動漫起源于1920年,相比于美日韓,起步并不晚,但之后內憂外患,國漫陷入了40年的“倒退期”,一度淪落為國外的代工廠。2012年,國家政策層面出臺產業扶持政策,鼓勵創作動畫電影精品,這就吸引越來越多資本關注動漫市場,一時間我國動漫產業迎來高速增長期,到2018年我國動漫資本市場回歸理性。從行業盈利情況來看,國內動漫產業的盈利來源主要包括廣告、用戶付費和IP授權三個方面的收入,但是從2018年行業中的整體上市企業盈利情況來看,有過半數量上市公司虧損。
資本市場回歸理性
廣電總局對影視內容的高壓監管之下,對動畫產業的扶持力度仍然較大。2012年6月,文化部《“十二五”時期國家動漫產業發展規劃》出臺,鼓勵創作動畫電影精品,持續完善和推動產業融資政策,著意將動漫打造成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2017年2月《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指出要推動中國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等重點展會市場化,支持原創動漫創作生產和宣傳推廣。2018年5月《關于延續動漫產業增值稅政策的通知》對相關稅收做了優惠:動漫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主開發生產的動漫軟件,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
隨著國家對原創動畫的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有中國特色的優秀國產動畫片實力及影響力逐步增強,也使得我國動漫產業資本市場投資熱情高漲。除此之外,2015年以來,隨著二次元用戶的崛起以及大量盜版作品的下架,動漫產業公司開始大量受到資本的關注,2016年動漫產業的投融資行為達到了歷史高峰。2017年初,在ACG聯盟資金鏈斷裂、布丁動畫停止運營等消息的震蕩之下,動漫產業在2017年進入一個短暫的調整期。之后,隨著負面出清,市場動能充沛,動漫產業的融資披露頻率重回正軌。但是,從總的趨勢來看,2017年以來,雖然資本對動漫產業一直保持著持續的關注,但已不像最初遇到動漫項目就投資那么瘋狂,資本開始漸趨冷靜,不好的項目或者不好的企業因為拿不到投資被市場清理出去。
雖然我國動漫行業一直是投資關注的熱門領域,但近幾年市場中主要是戰略投資者占主導地位。目前市場上活躍的投資者主要為騰訊、愛奇藝、網易、嗶哩嗶哩等平臺類企業以及以光線傳媒、萬達傳媒等為主的影視類公司。其中,嗶哩嗶哩和騰訊成為動漫行業投資的重要玩家,已經投資或入股多家具有IP生產能力或者動漫制作能力的企業,
有過半數量上市公司虧損
動漫產業的核心是創意,但動漫產業50%左右利潤來自于動漫IP的衍生開發,玩具手辦和生活周邊的銷售以及主題公園的建設運營等是動漫產業產值的主要來源,而授權動漫衍生品生產與開發是動漫投資成本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但相較美日韓,我國動漫衍生品行業創利能力仍待進一步挖掘。
在我國新三板和主板上市的32家動漫企業中,有大多數企業2018年的營收在1000-5000萬元之間,整體營收規模較小;從凈利潤來看,17家企業在2018年虧損,其中9家虧損500萬元以上。綜合來看,2018年我國動漫產業中的企業整體經營情況以低營收,告虧損為主,變現困難。
更多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動漫產業典型企業商業模式與設計策略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環境;全球動漫產業當前的市場競爭情況和典型商業模式分析;國內動漫產業發展規模;國內動漫產業典型商業模式;動漫產業主要細分產品市...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