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智慧教育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騰訊推出教育品牌【組圖】
2018年我國財政教育支出達到32222億元,占GDP比重為3.58%,但仍未達到國際標準線4.07%-4.25%,我國教育事業仍有待提升。國家政策頻發,促進教育信息化事業發展,2018年提出教育信息化2.0目標:三全兩高一大,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智慧教育面臨良好的發展契機,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騰訊加快智慧教育布局,發布騰訊教育品牌,整合自身資源,四大智能驅動促進騰訊智慧教育事業發展。
教育支出不斷增長,教育行業仍有廣闊空間
我國在不斷的發展中漸漸意識到教育對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強調自主創新能力在競爭中的重要地位。我國在教育上的投入也不斷增加。2014年全國財政教育支出22906億元,同比增長4.1%。2018年全國財政教育支出32222億元,同比增長6.7%,教育支出占2018年GDP比重為3.58%。
國際上衡量教育支出的標準線為當人均GDP達到800~1000美元時,財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要達到4.07%~4.25%,才能實現教育與經濟的良性發展。我國人均GDP早已跨入800~1000美元行列,但財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未達到4.07%~4.25%的國際標準。由此可見,我國教育投入總額逐年增長,但相對于我國逐年增加的教育需求來說仍然是不足的,未來我國教育行業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國家政策頻發,教育信息化目標不斷升級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根據《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建立教育經費投入保障體系,提出各級政府在教育經費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經費。教育信息化市場規模巨大,主要由政府財政投入和消費端投入組成,國家財政投入對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逐漸增長,2020年有望突破3800億。
從2012年以來,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政策集中出臺,2012年3月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對未來10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指導意見和總體方向,開啟了教育信息化1.0時代。2016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提到,“十二五”以來,以“三通兩平臺”為主要標志的各項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大幅改善,2016年全國中小學校互聯網接入率已達87%,多媒體教室普及率達80%。
教育信息化2.0目標“三全兩高一大”強調智能教育應用落地,為教育信息化以及智慧教育產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通過實施該計劃,到2022年將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
經過前期發展,我國教育信息化已經基本度過第一階段,信息技術在我國各級各類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尚未引發教育的深層變革。教育信息化1.0向2.0時代轉變,意味著從重點關注量變向重點關注質變轉變;從強調應用驅動、融合發展,向注重創新引領、生態變革轉變,在目前階段下,智慧教育符合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目標,智慧教育可以為推進教育信息化步伐提供極大助力,智慧教育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騰訊布局智慧教育,四大智能驅動發展
2019年5月22日,騰訊在2019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正式推出面向智慧教育領域的教育品牌"騰訊教育"。這意味著騰訊6個BG的20多個教育產品將統一在"騰訊教育"品牌下輸出,騰訊教育業務零散局面將被改變。
騰訊還宣布將搭建智慧教育技術中臺,并推出騰訊首個AI教育行業實驗室--智能教育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圍繞該實驗室圍繞智能管理、智能教學、智能科研三個核心模塊,研發產品覆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校教育、在職教育五大場景。作為騰訊首個教育行業實驗室,其將依托騰訊內部生態資源,通過各種先進技術為教育行業孵化優質AI產品。
早在2013年開始,騰訊就開始跨界布局教育領域,隨著騰訊教育品牌的正式上線,意味著騰訊加快布局智慧教育,整合內部教育資源,在日益增長的智慧教育行業加大資本投入,引領智慧教育發展的新方向。
從十多年前騰訊教育頻道成立,到在線教育、智慧教育,騰訊教育已累計服務了15000多所學校、300多個省市教育管理部門、7萬家教育機構,服務的用戶數超過3億。騰訊教育的目標是做好教育行業智慧化升級的“數字助手”。“數字助手”的深層含義是向個人、學校、教育機構、教育管理部門,提供智能連接、智能教學、智能科研和智能管理等服務。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慧教育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第1章分析了美國、歐洲、韓國以及中國智慧教育行業的發展狀況;第2章對智慧教育行業的細分市場進行了分析;第3章對中國重點省市智慧教育的發展狀況與前景趨勢進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