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城市電視臺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老年人成為忠實用戶【組圖】
我國城市電視臺自1979至今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目前由于互聯網等多渠道的沖擊處于調整期,結合我國國情,中國電視產業走出了雙重屬性與有限經營、廣告收入與多元經營、產業整合與本土經營等不同于國外電視產業的經營特征。近年來,全國日均收視時長逐年下降,主要原因為觀眾日均到達率逐年下降,老年人為電視收視貢獻最大,是電視的忠實觀眾。
市場進入調整期,經營特征具有中國特色
中國電視市場堪稱世界最復雜的電視市場。這種復雜性不僅源于電視臺數量眾多、電視頻道的競爭激烈,更源于在政策和市場雙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中央、省、市”三級“金字塔式”的市場競爭格局。在這個三級競爭格局中,中央級和省級電視臺憑借明顯的政策、資源和覆蓋優勢,在市場化和產業化進程中獲得長足發展,為數眾多的城市電視臺則因覆蓋空間和資源條件限制落后于中央級和省級電視臺。
我國城市電視臺自1979年創辦以來,大致經歷過四個階段,分別是起步期(1979-1982),快速增長期(1983-1991),高速發展期(1992-1996)和調整期(1997至今)。
中國電視產業發展過程比較艱辛,結合中國近年來具體國情,中國電視產業呈現出中國特色的經營特征。和國外電視產業發展中所體現出來的特征相比較,中國電視產業經營既具有一些和它們相同的特征,也具有一些獨具有中國特色的特征。
人均觀看時長持續下降,老年人成為電視忠實觀眾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上升,休閑娛樂模式也逐漸增多,電視也已經不是人們打發無聊時光的主要休閑娛樂模式,隨著互聯網的逐漸普及以及手機功能的多元化,人均電視收視市場繼續呈逐年下降趨勢。2018年,全國觀眾平均每人每天收看電視129分鐘,比2017年同期少了10分鐘,下降幅度為7.2%,與上一年的8.6%相比,下降幅度略有緩和。但也不能否認,人均收視時間與2013年相比減少了36分鐘,在短短的5年間縮短了半個小時之久,減少時長接近三分之一,足以說明電視在生活中的地位愈發下降。電視行業的困境還不僅如此,隨著媒體融合步伐的深入,受眾獲得信息的途徑更加多元,便捷的移動互聯加速了受眾分流,收視競爭也進一步加劇。
電視收視總量的下滑,主要源于開機率的下降。近5年來,日均觀眾到達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與日均收視時長下降幅度呈正相關性。2018年,日均觀眾到達率只有51.6%,比2017年同期減少了4.1個百分點,下降幅度為7.4%。
與整體觀眾日均收視時長下降所不同的是,在各年齡段觀眾群體中,老年人日均收視時長呈現增長趨勢,也是在所有年齡段觀眾中唯一呈現增長趨勢的群體,這與科技發展速度加快,老年人消費觀念難以轉變,習慣于所熟悉的休閑模式等因素有關。2018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群體日均收視時長達到276分鐘,較2017年日均收視時長273分鐘增長了3分鐘,增幅約為1.10%,老年人群體是電視收視貢獻最大的受眾群體。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電視臺盈利模式創新與全媒體轉型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面對中央電視臺和省級電視臺政策、資金、技術、人員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國數量龐大的城市電視臺無疑成為弱勢群體,面臨著來自外部的競爭擠壓和內部的體制機制僵化落后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